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佛山市人民政府、肇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穗府〔2011〕13号)


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已经广佛肇经济圈第二次市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州市人民政府
佛山市人民政
府肇庆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六月三十日

  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2010-2020年)

  前言

  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打造广佛肇经济圈,促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省委、省政府赋予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的历史使命,对提升广佛肇整体发展水平,携领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建成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按照《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为加快推进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特制定广佛肇经济圈发展规划。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包括广州、佛山、肇庆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国土面积26232.1平方公里,2010年常住人口约2381.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21.9亿元。规划期为2010-2020年。

  本规划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佛肇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编制相关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一、发展背景

  (一)发展基础。

  1.地理位置优越,中心功能突出。

  广佛肇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组成部分,毗邻港澳、濒临南海,是全国经济的中心区域和连通海外的重要门户。广州地处珠江出海口,衔接东、西两岸,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圈核心,是《规划纲要》明确的国家中心城市;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西接肇庆,产业实力雄厚,是广东省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肇庆地处西江干流中下游,连接珠三角与粤西、大西南地区,资源丰富,是珠三角地区新增长极。广佛肇经济圈的建设,有助于强化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佛山城市综合竞争力、增强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推动形成珠三角横向发展轴,巩固提升珠三角地区在全国的突出战略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2.经济实力雄厚,产业发展互补。

  在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中,广佛肇经济圈规模最大,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17321.9亿元,占珠三角的46.3%。三市产业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广州形成了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格局;佛山以制造业为主导、民营经济为主体、专业镇和工业园区为载体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形成;肇庆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生物制药、金属材料、新型建材、林产化工等产业基础良好,“双转移”效应显著。

  专栏1:珠三角三大经济圈基本数据对比(2010年)
 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生产总值(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广佛肇26232.12381.317321.95608.46496.4
深莞惠15617.82317.515487.13953.74691.3
珠中江13057.2913.04579.31793.71790.0

  3.地域空间连绵,历史文化同源。

  广佛肇三市地域相连,其中广佛之间陆域接壤地区连绵约200公里,佛肇之间陆域接壤地区连绵约130公里。西江干流在广东境内由封开县界首为起始,在三水思贤滘与北江汇合,再由磨刀门汇入南海,将三市一水相连。山体同脉、河网相通,一体化发展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三市同属广府文化,民风民俗相同,商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扎实深厚。

  4.政府民间协力,合作态势明显。

  近年来,广州实施“西联”发展战略,佛山加快“东承”发展步伐,肇庆提出“向东看,往东赶”的口号,三市间的人员交流和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跨市居住、就业、消费、旅游等活动日益增多,《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广佛肇经济圈建设上升到政府战略合作层面,目前已在规划对接、交通运输、产业协作、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旅游合作、社会事务、金融通讯等领域展开了实质性的合作,逐步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交流机制,共建优质生活圈已成为三市民众的共同愿景。

  (二)发展机遇。

  1.全球经济空间新趋势。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促成了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和全球城市网络的形成,中心性较强的节点型城市地位凸显,并与其周边城市高度协同,形成“全球城市区域”(Global City Region),成为统领全球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世界经济发展重心向亚太地区的转移,为作为我国重要门户的广州提供了成为重要节点城市的机遇,也对广州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2.国家宏观战略新格局。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格局日益清晰,国家对区域发展与规划愈益重视。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州被确立为国家中心城市,表明珠三角与广州在国家战略格局中的重要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翻开了区域经贸合作的新篇章。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带动珠三角、泛珠三角及更大地区新一轮的大发展,是广州应该主动承担的区域责任,也为广佛肇经济圈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3.珠三角区域发展新时代。

  《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珠三角进入发展方式转变与区域一体化的新时期。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个经济圈的构筑,将实现珠三角整合内生发展力量、以优化结构谋求新发展。三大经济圈通过功能上的差异互补、生产上的密切协作、生活上的密切来往、交通上的高度衔接,共筑珠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共同打造世界级都市群,共同营造珠三角优质生活圈。其中,广佛肇的中心地位最突出、产业综合性最强、区域互补性最明显,有条件率先构建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引领和示范。
  (三)面临挑战。

  1.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外需减少与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交织,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与对国际市场较高的依存度交织,经济运行难度加大,深层次矛盾日显突出,对经济外向度高的广佛肇影响重大。广佛肇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创造力和竞争力,增强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与抵御风险的能力。

  2.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进入群雄崛起、百舸争流的时代。国家级改革试验区频频设立,既为区域创新发展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促使了区域竞争的加剧。先行一步的广州及珠三角地区出现资源环境制约、人力资本支撑乏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面临其他区域的竞争与挑战。树立区域整体意识,促进广佛同城化和广佛肇一体化,构筑功能互补、竞合共赢的区域共同体,是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的有效举措。

  3.发展模式瓶颈凸显。

  广州总部经济发展缓慢,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配置和集聚辐射功能还不强大,城市发展面临着较大的环境、土地、交通等压力。佛山资源环境约束突出,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缺乏核心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肇庆人均生产总值不足珠三角地区平均水平的1/3,广大山区经济落后,发展的基础与动力薄弱。三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拥有不同的发展条件,有不同的发展诉求,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难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以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先导,以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切入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构建城乡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力争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打造“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面提高经济圈的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引领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定位。

  1.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重点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和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协作、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区域协调发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为发达地区带动后发地区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创造新经验。

  2.全国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试验区。

  坚持科学发展、先行先试,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大胆探索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与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道路,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全国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3.国家重要综合性门户区域。

  发挥广州的综合性门户城市优势,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提升广佛肇经济圈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枢纽地位,构建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4.国际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高端发展战略,形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引领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在国际城市体系中发挥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管理和产业创新功能。

  5.广东宜居城乡建设示范区。

  以生活质量为城市发展的价值核心,倡导绿色生活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建设以低能源消耗为导向的高品质城乡生活,实现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成具有岭南特色的优质宜居家园,为全省宜居城乡与优质生活圈建设提供示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