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镇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镇江市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三)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以个人健康档案为基础、家庭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六位一体”的社区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共享,建立与医院的网络连接,实现双向转诊、健康体检及诊疗等信息实时互换、预约挂号以及远程会诊功能,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

  (四)完成市民医疗健康“一卡通”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推动市民就诊、健康档案查询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工程,实现市区医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全覆盖,构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数据集中保存、数据授权交换共享的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居民健康信息共享。

  (五)完成卫生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区域卫生办公平台,进行全市网上传、批阅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六)完成公共卫生信息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建立全市卫生系统视频会议中心和应急指挥决策调度中心。通过建立全市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实现与上级有关部门的信息互通,支持电子政务等相关业务的进行。

  三、科教兴卫工程

  到2015年,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批科学、规范的省、市临床重点学科,使我市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和卫生服务能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围绕我市卫生防病治病需要和医学科技的发展,加强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加快实施“科教兴卫”工程。建成1-2个省级临床重点学科,12-15个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3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3个向全市开放、资源共享的市级临床和疾病控制重点实验室。

  (二)重点研究领域。重点开展重大慢性疾病的防治研究,重大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意外事故和职业危害快速救治、防治研究,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研究,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治疗模式、规范、标准和康复方案研究,老年性疾病防治的研究和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研究。

  (三)促进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加大对科研课题研究的资助力度,全面提高全市医学科技创新能力。每年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项,市(厅)级科研课题30项,局级科研课题15项。加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适宜技术,每年从优秀的医学科技成果中,推广和转化5项高水平临床诊疗及防治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增强临床防治能力。

  (四)引进医学高新技术。大力开展医学新技术引进推广,规范新技术引进、运用、推广管理程序,每年引进、消化和吸收5项省内重大医学新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不断充实和完善全市医疗技术服务项目,填补省市空白。

  (五)加强中医药科研能力和专科建设。加强脾胃病、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肾病、病毒性疾病、老年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的慢性病的研究,力争有4-6项市(厅)级科研项目、2项科技成果。建设3-5个省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专科、10-15个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专科。新增2个以上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专病)。

  (六)发挥行业学(协)会载体作用。充分发挥卫生系统的各学(协)会人才荟萃、知识密集优势,加强学术咨询和交流,活跃学术氛围;开展医学科研课题与科技合作,积极开拓新业务,发挥非政府组织的更大作用。

  四、卫生优才工程

  人才是卫生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十二五”期间要采取切实措施,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水平。

  (一)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在省市“135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吸引和凝聚一批优秀人才,培养和引进5-6名省级医学领军型人才和省级医学重点人才,成为省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按照“公开选拔、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完善重点人才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实行过程动态管理和目标管理,实现滚动式建设,培养36名市级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和引进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1-2名、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9-12名,培养和引进市“169工程”学术技术带头人16-20名,市科技骨干37-45名。培养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10名。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