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控制网建设
我市处于丘陵与平原交叉地带,200米以上山峰有38座,最高峰达427米,平原地带平均海拔在7-8米之间。高程精度难以满足为社会各界提供稳定、快速、动态位置的服务,随着江苏全球导航卫星连续运行参考站的推广应用,这一问题日趋突现。
布设120个GPS控制点、联测1200公里三、四等水准路线,建成覆盖全市的GPS D级平面控制网与三、四等高程控制网,在全市构成布局合理、精度优良、先进适用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展我市的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建设我市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将我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度提升到4cm以内,满足国土、规划、农林、地震、地勘、交通、水利等领域的需求。全面实现现有基础测绘成果向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转换。
开展并完成全市范围356个国家永久性测量标志点的普查、维护工作,完成测量标志的数据库建立,全面实现国家永久性测量标志信息化管理。
(二)测绘、制作和更新市级基本比例尺地图及数字产品
根据国务院《
基础测绘条例》和《
江苏省测绘条例》规定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实施1:2000至1:500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的测制和更新;建立本行政区域内的基础控制网和基础地理数据库。
在辖区范围(含丹徒区、京口区、润州区、新区全域)总共1042平方公里内,开展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分别进行:
1.主城区100平方公里1︰500的数字线划图(DLG)测绘;
2.郊区400平方公里1︰1000的数字线划图(DLG)测绘;
3.其他地区542平方公里的1︰2000数字线划图(DLG)测绘;
4.1042平方公里0.1米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的制作;
5.1042平方公里2.5米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
上述成果1:500到1:1000数字线划图1年更新,其他成果3年更新。
建立满足与省、县互联互通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所有基础地理数据全部入库。基础测绘的完成将为政府决策、各部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以及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提供更为现势的服务保障。
(三)地质灾害区域基本比例尺地图及数字产品更新
镇江属于古丘陵地貌,易引发地质灾害,每年都投入巨资开展山体及废弃矿山的整治,所以对灾害区域的基本比例尺地图及数字产品更新尤为重要。
对需整治的山体,每年更新一次1:1000数字线划地形图,对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山体制作三维场景模型。
(四)建立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及相应的数据库
按照国家
基础测绘条例要求:国家鼓励在基础测绘活动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建立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基础测绘保障服务能力。加快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提高基础测绘成果的统一管理,提供服务应用分发、定期更新维护以及网络建设能力。市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包括:
1.以国家颁布实施的规范标准、《江苏省地理空间信息基础框架建设总体规划》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标准》为依据,统一制定我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技术标准和数据格式,使各行业能共享、交换成果。
2.通过交换共享机制从省级基础测绘中完成的覆盖我市的1︰1万或1︰5000数字地图产品和市、县按国家、省级标准测绘完成的1︰500、1︰1000、1:2000数字地图产品,产品间要无缝拼接、形成一体、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根据国家(天地网)、省(地图网)有关标准建立镇江市地图网,充分发挥地理信息作用,提高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水平。
(五)建设城市三维数字场景
由传统的静态二维平面地理信息转向动态多维可视化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已经成为“数字镇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将空间信息的呈现方式从二维提升到三维,通过应用分析手段将抽象提升到仿真,人与计算机系统之间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进行交互,这是城市三维建模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