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管理,稳定市场。一是抓好包括农副产品生产,市场配送供应,销售网点建立等在内的“菜篮子”生产供应体系建设,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供给水平。二是建立蔬菜储备周转库,抓好牛羊活畜储备、生猪储备、成品粮和成品油储备工作,建立粮油、肉食、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价格预警体系,根据市场农副产品价格的波动适时启动预警预案,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蔬菜周转储备工作由地区供销社负责,牛羊肉、猪肉储备工作由养殖企业承担,政府予以补贴。三是建立“菜篮子”等农副产品市场风险基金,提高政府应对农副产品市场波动的调控能力。四是加强农副产品市场秩序的监管和农副产品价格的监控,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五是优化服务,开通农副产品生产、运输、经营的绿色通道,降低农副产品运输、经营成本,让利于广大市民。六是加大农副产品安全生产监测力度,保证农副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快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1.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一是重点在西戈壁开发区打造以设施农业和红枣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2011年,完成中国农业大学所作的现代农业园区规划,重点完成园区道路、林带、电力等各类基础设施配套;启动1000亩花卉苗木繁育基地建设,先期建设200亩;扩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规模,巩固和提高红枣建园标准。二是在哈密市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现代设施农业园区。2011年,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完成2000座日光温室新建任务,形成万亩设施农业基地;重点完成园区绿化、道路、电力、供水以及市场等基础配套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2.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的要求,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农业发展的提质增效。一是地区正在组织人员制定《地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规划纲要》,指导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继续完善制定地区主要农产品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标准组织好生产。今年将继续抓好创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红枣、设施农业和饲草料示范基地活动,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和质量效益。三是为确保广大居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及早建成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开展农产品质量检测,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全程监督,并逐步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
3.切实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制定《关于加快地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放活科技人员队伍,加大农牧民科技培训,实施好科技兴农项目,将农业科技人员的绩效与科技服务水平和质量相挂钩,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
(六)着力提高农业生产防灾减灾能力
针对近几年自然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各类动植物病虫害发生较重的问题,尤其是吸取哈密市五堡乡发生枣树1号病的教训。今后,要实现农牧民可持续增收,保障特色林果业、设施农业、养殖小区发展成果,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切实抓好枣树1号病防控工作,加强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建设,落实防控措施,将枣树1号病灭杀并控制在现有发生区域范围内,降低危害程度,确保枣树害虫不蔓延扩散,确保地区红枣生产安全。二是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解决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投入不足、防疫人员不稳定等问题,加大强制免疫工作力度,强化预案应急演练,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防止疫情发生或蔓延。三是强化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做好灾害性天气防范应对工作,在灾害易发区、重灾区建立饲草料储备(周转)站,在经济作物主产区做好防风、防冻、防雪等工作,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四是完善防洪抗旱体系建设和预案,抓好防洪抗旱物资储备,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提高防汛抗旱能力。五是做好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重点对设施农业、红枣、生猪、奶牛等进行保险,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和设施农业主产区实现农业政策性保险全覆盖。2011年,各类作物承保面积达到28万余亩,承保奶牛和能繁母猪1万余头。
(七)下大力气继续抓好农业基础和生态建设
一是完成自治区确定的伊吾县阿拉通盖水库、巴里坤县大柳沟水库、哈密市乌拉台水库等3个定居兴牧水库工程。二是大力倡导并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发展高效节水工程,推行农业生产“定额管理、总量控制”标准化量化管理工作,节约水资源,年内计划新增高效节水工程15万亩。三是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人工造林和防风固沙林建设,加快生态建设步伐,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为保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镇)化发展对农产品生产供应的需求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将制定《开展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完善农田防护林、田间道路、灌溉系统、培肥地力为主要内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活动,提高现有耕地质量,提高土地产出率。五是积极争取并实施好农电网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农村电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六是利用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整合退牧还草项目资金,启动并实施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加强天然草场保护,建立一批高标准的稳定的人工饲草料基地,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
(八)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好农牧民培训转移工作
根据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镇)化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对产业工人的需求和对相关行业、产业的带动,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牧民培训转移工作。
1.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地区在总结以往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的基础上,正在制定《哈密地区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加快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方案》。一是重点做好新疆阿尔曼清真食品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台湾统一集团进驻哈密建设绿色健康食品生产基地的各项工作,加强与河南新郑好想你枣业集团的合作联系,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进一步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采取联合、联营、入股等形式做好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实现规模经营,把一部分农民变为职业农民。
2.抓好农牧民培训转移工作。结合退耕让水和城中村改造,加大农牧民就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问题,把失地农牧民培养成产业工人。
结合城市发展和小城镇建设,开展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对具有哈密户籍,愿意进城(镇)居住的农牧民,区分不同情况转为城市户口,并在一定期限继续保留农村承包地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一是对具有哈密本地户籍、自愿进入农村小城镇的农牧民,放开城市户口管理,转为城市户口。二是对具有哈密户籍的大中专学校学生、回乡复员转业军人、企业引进并经相关部门确认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投靠亲友在城市就学的农村学生、在城市有稳定收入和固定住所的上述农村户口人员转为城市户口。
五、创新农业农村工作方法,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从事“三农”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要适应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镇)化发展,适应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适应农牧民可持续增收的需要,牢固树立“服务城市、服务工业、繁荣农村”的意识,改变农业农村工作方法。一是结合富民安居、富民兴牧工程的实施,农村人口逐步向农村社区和小城镇集中;二是结合农业重点产业的发展和“菜篮子”等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农村土地逐步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殖大户集中;三是通过加大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把农牧民培养成产业工人;四是围绕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大力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减少农业用水比重,使有限的水资源向低耗水、高效益的新型工业转移。五是建立科学的农业农村经济绩效考评体系和制度。创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测算方式,制定《关于完善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核算办法的工作方案》,通过建立完善农村固定观测点等,将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终核算改为每季度测算,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全年动态统计。同时,对地区财政支持的农业项目进行绩效考核、效益分析,确保项目资金发挥作用。六是对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措施、一套考核办法的要求,确定工作指标和任务,并层层落实到各级干部,做到层层抓落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
2011年地区社会事业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哈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对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全面完成地区“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至关重要。2011年,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自治区党委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理清思路、抢抓机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教育科技为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加快建设文化哈密、开放哈密、活力哈密和强而精、富而美的和谐哈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