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见
(百政发〔2011〕9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纲要(2009-2015年)〉的通知》(旅办发〔2009〕160号)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风貌改造,大力推动我市乡村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增强百色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我市乡村及旅游业发展实际,现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大意义
乡村旅游是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风光、民俗风情、农耕文化、乡村聚落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消费为市场,既扎根于“三农”,又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具有潜力大、覆盖面广、受益群体多、市场需求旺盛、综合带动性强等特点。对拉动社会消费、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优化农村产业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业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发展乡村旅游业是旅游行业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吸引和引导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可以刺激农产品销售,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城乡联系交流,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三)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和产业联动发展的有效途径。不仅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扩大城镇居民在乡村地区的消费,而且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流动,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体系。
(四)发展乡村旅游业有利于旅游产业品牌的提升。
百色市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农业旅游资源和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高度融合的特性。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有效挖掘和保护民族历史文化,加快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树立百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使多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我市建设“四地一带一枢纽”的战略目标和“一区一带三廊”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点带面、打造品牌的发展路子。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依托,旅游市场为导向,建设旅游名镇(村)、特色乡村旅游区(点)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农民广泛参与、社会积极配合和市场有效运作,发展集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乡村旅游业。大力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全面发展,将乡村旅游发展融入到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使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以农兴旅,旅助农,城乡互动,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全面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基本原则。
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小城镇建设规划结合起来,精心编制各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发展建设规划,做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现有的乡村旅游点制订升级改造方案,确保乡村旅游高效健康发展。
2. 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建设精品,扶持龙头,以点带面促进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3.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引导个性化发展,突出本地特色。
4. 政府主导,持续发展。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政府要主导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强对耕地、生态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浪费土地。
(三)发展目标。
充分整合、利用优势自然生态资源、人文民俗资源,拓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开拓乡村旅游市场,营造乡村旅游的良好环境。结合“四地一带一枢纽”的战略目标,按照“打造右江河谷百里乡村旅游长廊,突显乐业、靖西山水生态旅游长廊和靖西、那坡中越边关探秘游特色带,纵深发展隆林、西林、田林、凌云少数民族风情旅游带”的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成熟一个发展巩固一个。力争到2013年全市建设10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34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50家星级农户,20个农业旅游示范点。培育建成一批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景区。打造右江河谷百里乡村旅游长廊,基本形成种类丰富、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经营规范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连通城乡的旅游大市场,成为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