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工作网络。要结合农村基层组织和城镇社区建设,进一步巩固和规范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健全完善乡(镇)人民调解组织,充分发挥其化解疑难复杂纠纷,指导村(社区)调解组织开展工作的作用。着力加强企事业单位人民调解组织,创新发展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性调解组织,积极推进工业园区、流动人口聚居区、毗邻接边地区、企业周边地区、大型集贸市场、物业管理小区、消费者协会等健全调解组织,形成以乡镇调解组织为主导,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为基础,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全覆盖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的需求。
4.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按照司法部《
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中人民调解员的选任条件,进一步调整、充实、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同时,积极吸纳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察以及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大学生村官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全面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使我区的调解员队伍向专业化迈进,以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原则上每个行政村、社区应配备2-3名人民调解员,厂矿、企业及区域性、行业性调解组织根据自身发展情况要建立相应的专兼职调解队伍。加强对人民调解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有计划地建立分层次培训网络,对人民调解员开展岗前培训、在岗定期轮训、经常组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法院庭审等活动,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政策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能力。
5.积极推进人民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广泛开展规范化调委会创建活动,使人民调解委员会达到“五有”(有工作场所、标牌、印章、调解文书、统计台帐)、“四落实”(组织、制度、工作、报酬落实)、“六统一”(统一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的标准。进一步明确调解范围、规范调解程序,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岗位责任制、重大纠纷会审、回访等制度,制定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严格人民调解工作纪律,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管理。
6.健全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基础,行政调解为补充,仲裁调解、司法调解为协调的“大调解”工作机制。要把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调联动的“大调解”机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有效整合多种调解力量和资源,积极构建既各自发挥作用、又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格局。各县要在司法行政机关设立矛盾纠纷调处指导中心,积极调处辖区内的重大疑难纠纷。乡(镇)矛盾调处中心负责组织、分流、督办一般矛盾纠纷和调处较大矛盾纠纷,实现“大事不出乡(镇)”。同时,在辖区内组建人民调解信息员队伍,负责排查收集各类矛盾纠纷等重大信息,做好矛盾纠纷预防工作。在农村(社区)主要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实现“小事不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