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教育工作者必须牢固坚持素质教育“德育为先”的宗旨和“育人先育德”的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真正促进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心理课、生命教育课等德育教育主渠道,利用开展主题班(团、队)会、各种纪念日活动及每日诵读“弟子规”等德育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保障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衔接,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思想道德教育格局,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学生品德教育的浓厚氛围。
4.开足、开齐素质教育全部课程。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依法治教力度,督促中小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定的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切实保证各校开足、开齐全部课程。要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的行为。要切实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得挤占体育课、艺术课、团队活动和综合社会实践活动时间。各县(市)区要加大挖掘地方资源力度,设立地方课程,鼓励学校根据实际开设校本课程。要重视社会实践课程,努力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今年我市在市直中学范围内中考增加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和英语口语加试,2011年开始在全市实行。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人才保障。以《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2008]2号)为依据,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通过树立师德典型、举办师德报告会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到素质教育中,做到遵章守纪、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要提高教研员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其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使教职员工通过进修或自修学习成为精通教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的模范。
6.积极开展教育科研,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科研保障。教师进修院校要积极发挥培训和教研的指导作用,通过教研的以点带面,发现、培养典型,提高学校的课程改革水平、教育教学水平,指导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工作。确立一批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教育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研究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反映在德、智、体、美等多个侧面的各种新问题。各县(市)区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保证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为各级各类学校创造水平较高的新成果提供有利条件,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