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十四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市桑园面积稳定在20万亩,蚕茧产量力争达到2万吨,年产生丝4000吨,带动农户8万户,蚕农增收5亿元;全市蚕茧及丝绸加工农业龙头企业力争达到10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

  三、发展重点
  (一)大力发展桑园种植。以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东平县为发展重点县(市、区),稳定巩固老资源,大力发展新桑园,因地制宜,重点面向丘陵、荒滩地宜桑区域,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形成优势产业带。积极探讨省力化桑树栽培模式和省力化养蚕技术,进一步加快优质蚕茧基地建设的步伐。桑园种植面积年均增长16.6%,到2015年达到20万亩。
  (二)突出扶持龙头企业。按照扶优、扶强、扶特的原则,加大对蚕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引导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完善配套服务,提高行业竞争力。重点培育和支持山东泰安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泰安泰山成通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市泰银制丝有限公司、泰安华泰丝绸实业有限公司、新泰天硕丝绸有限公司、肥城正源丝绸有限公司、泰安泰山鑫和丝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促其尽快做大做强,带动桑蚕生产发展,促进丝绸产业的提升。
  (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以“泰山”蚕茧、“雪梅”牌厂丝及“鲁一”牌生丝等品牌为重点,支持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丰富产品系列,注重策划包装,加强品牌建设,靠自主品牌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不断提高企业信誉和品牌知名度。
  (四)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突出抓好泰安丝绸集团利用蚕沙生产沼气项目、泰银制丝有限公司酶法生产蚕丝多肽项目和泰山成通、宁阳恒晟、泰安华泰、泰银制丝企业的丝棉被加工项目等重点综合利用项目,重点支持泰山成通的细纤度厂丝研发项目、泰安华泰的白厂丝技改项目、泰银制丝有限公司高品位捻线丝项目及新泰丝绸公司的“宸歆丝业项目”,加快综合利用和产业升级步伐。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竞争力。围绕蚕茧、制丝两个环节,推进产学研合作,突出养蚕实用技术创新,加大对蚕桑新品种研发的支持力度,加强人员培训和智力引进,为蚕茧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推广“公司+农户”、“公司+蚕农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健全蚕桑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对蚕农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增加蚕桑生产的竞争力。
  (二)培育自主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实施名牌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和发展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新品牌,争创“世界名牌”、“中国名牌”、“山东名牌”等,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支持品牌企业提高研发创新能力,增加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品牌文化及科技含量。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的开拓力度,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不断提高泰安丝绸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加大争取力度,在茧丝绸综合发展、开拓国际市场、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开发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基金、资金支持,扶优扶强,支持全市优势项目和基础性研究项目,集中力量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金融管理部门、银行业机构要认真落实国家金融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投资效益好的企业要放宽贷款限制条件,列入重点扶持对象,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信贷支持,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和创新步伐。
  (四)强化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综合效益。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深化桑蚕茧丝资源综合利用,加快蚕桑附属产品如桑叶、桑葚、桑白皮、蚕沙、蚕蛹、丝肽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一步挖掘蚕茧资源在保健、药用、食品、造纸、饮料等领域的用途,培育蚕桑分支产业,增强和壮大蚕桑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附件6
泰安市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市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业多元化发展步伐,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全面振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  近年来,我市各县市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市场主体,有力地促进了乡村旅游发展。截至目前我市共有旅游强乡镇7家、特色村6家、农业旅游示范点13家、休闲渔业示范点31家,形成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农业观光、餐饮娱乐、节庆参与、科普教育六种乡村旅游类型。尽管我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早,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思想观念滞后;规划档次低,产品单一、雷同;宣传促销不够,市场开发混乱;人才匮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资金投入不足,经营方式粗放,组织化程度低。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规划引导,结合泰安旅游业发展现状,以“游”为龙头、以“乡”为基础、以“农”为根本,改善乡村环境,建设生态家园,着力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和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注重挖掘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实现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旅游消费。深入研究分析目标市场需求,把握乡村旅游发展趋势,适度超前提供旅游供给,注重旅游形象塑造和旅游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导旅游消费。
  2.坚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完善乡村旅游功能。统筹旅游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着力改善乡村环境,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推进。
  3.坚持产业依托,实现效益最大化。紧紧围绕当地产业基础,策划、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突出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使乡村旅游同农业发展相得益彰,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效益最大化。
  4.坚持统一规划,分步组织实施。因地制宜,结合各自实际,搞好规划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项目建设与用地布局等方面搞好规划,并充分考虑未来需要,留足发展空间,分步组织实施。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形成以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和农业旅游示范点为核心、具有泰安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乡村旅游类型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完善,使乡村旅游成为泰安旅游的特色拳头产品。全市旅游强乡镇达到17家、特色村达到30家、农业旅游示范点达到35家、休闲渔业示范点达到70家、农业旅游合作社达到20家,乡村旅游人数年均增长20%左右,人均消费达到800元,乡村旅游人数占旅游总人数的30%,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20%,使我市成为省内著名、国内知名的旅游与农村建设和谐发展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三、发展重点
  (一)总体布局和功能分区
  1.总体布局。乡村旅游规划的总体布局为“一山、一城、一带” 。 “一山”即泰山,靠山吸引人,为乡村旅游提供潜在客源;“一城”即泰城,结合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积极向泰城周边乡村旅游景区输送客源,靠城留住人;“一带”即环泰城乡村游憩带,指泰城老城区周边地带,充分发挥国际旅游名城辐射带动作用,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2.功能分区。根据泰安市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分布状况、开发条件等因素,合理开发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景区和线路,重点提升和建设五大旅游区。
  民俗文化与高科技农业旅游区。在泰山区和岱岳区范围内,发展以泰山文化、泰山民俗为核心,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目标市场是到泰山旅游的国内、国际游客,旅游功能是乡村休闲、度假和各类民俗、生产体验活动。
  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区。在肥城市范围内,挖掘桃花和肥桃资源,以桃文化为主题,以桃花旅游节为载体,以有机蔬菜为补充,发展观光、休闲、乡村度假旅游。
  湿地乡村旅游区。在东平县范围内,围绕东平湖这个核心,以水浒文化为主题,以稻屯洼国家湿地公园为补充,以水泊人家生活为内容,发展休闲、体验、度假、餐饮乡村旅游。
  蟋蟀文化乡村旅游区。在宁阳县范围内,以“蟋蟀文化旅游”为抓手,全面挖掘蟋蟀和蟋蟀文化的综合价值,带动县域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和有效利用,把蟋蟀和蟋蟀文化建设成一个综合性的“文化产业”。以神童文化为基础,以生态枣林为补充,发展以传统民居、民俗生活文化为内容的娱乐、休闲、节庆乡村旅游。
  宗教文化乡村旅游区。在新泰市范围内,以莲花山景区为依托,以和圣园为补充,开发乡村宗教旅游产品,形成以朝圣、度假、人居等旅游功能为主,以宗教文化与和文化互相辉映的特色乡村旅游景区。依托天宝樱桃、楼德煎饼等农业资源,开发集旅游观光、采摘、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
  (二)产品与线路设计
  1.产品设计 
  乡村特色餐馆(农家乐、渔家乐)。围绕城市周边、交通方便的乡村旅游点、东平湖旅游区等区域,建设乡村特色餐馆。
  林果体验式采摘园。在泰城周边区域及肥城、宁阳、新泰等丰富的区域林果资源,选择地势平坦、林果生长各阶段都有可参与性的农业活动果园,建设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空间特征、民俗文化有机结合的体验式林果采摘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