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十四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5.科技发展目标。加快渔业高新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广,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十二五”期间普及、推广5-10项渔业生产新技术和新成果,培育和引进5-6个水产养殖新品种;渔民受培训率达到60%以上;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0%以上。
  6.渔民增收目标。到2015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0元,年均增长8%以上,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增加100元。

  三、发展重点
  (一)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1.稳定发展捕捞业。在东平湖和各大中型水库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和生态养殖,保护和修复渔业资源,改善水质条件,实现由靠天收鱼向人工增、养殖的根本转变,促进渔业生产良性发展。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监测,准确、及时、系统地掌握水域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采用工程和生物技术,通过合理放流、科学移植等措施,增加水域渔业资源量,优化种群结构,恢复生态渔业资源。加大渔业综合治理力度,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严格禁渔期和禁渔区管理,降低捕捞强度,维持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到2015年,在全市建成较为完善的渔业资源调查和渔业生态监测体系,湖泊、水库渔业产量提高40%以上。
  2.做大做强养殖业。加大对渔业优势产业和优势品种的扶持力度,重点发展泰山赤鳞鱼及东平湖河蟹、大青虾、菱角、芡实等10个特色产品,扩大“四大家鱼”等优势主导产品的养殖规模,根据不同水库的生态特点,引进、放养一定数量的大银鱼、鳜鱼、青鱼、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池沼公鱼、鲈鱼等高价值鱼类品种,大幅提高水库渔业养殖经济效益。到2015年,全市特色水产品和优势主导水产品养殖面积占水产养殖总面积的50%以上,产量达到4-5万吨,产值达到7-8亿元。
  3.大力提升加工业。“十二五”期间,加快培植一批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水产加工生产园区化、加工产品多样化、加工质量标准化。鼓励水产加工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加强与渔民和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加快优势加工原料产品培育,通过项目建设与示范带动,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形成集中连片的优势加工原料产品养殖基地,为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数量稳定的水产品原料。
  4.全面推动休闲渔业。适应现代消费趋势,大力推进集垂钓、旅游、餐饮、观光、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发展,建设一批适应不同消费层次的休闲渔业基地。“十二五”期间,以实施泰山赤鳞鱼休闲渔业工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国家级泰山赤鳞鱼保护区和原种场,结合泰山饮食文化的开发,在泰城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集旅游、观光、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经济圈。湖、库区结合当地旅游业发展,建设山、水、渔、林、牧、果相互融合、各具特色的休闲渔业旅游观光区,拓展渔业功能,实行综合经营,提高渔业效益。到2015年,全市省、市级休闲渔业示范园区力争发展到70家,休闲渔业收入达到7000万元。
  (二)着力实施的六大骨干工程
  1.实施渔业养殖水域开发工程。“十二五”期间,对各类水库、涝洼地、塌陷地等宜渔土地资源重点开发,进一步扩大渔业养殖规模。到2015年,全市渔业增殖和养殖水面发展到53万亩,其中,岱岳区、新泰市通过实施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维修工程新增养殖水面3.5万亩;东平县通过实施湖区涝洼地开发工程新增养殖水面5万亩;肥城市、宁阳县通过实施煤矿塌陷地开发整理工程新增养殖水面3万亩。
  2.实施渔业资源修复工程。继续开展东平湖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优化水域生物种群结构;抓好东平湖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国家级保护区;强化东平湖湿地建设和保护,提高湿地生态群落的缓冲净化能力,改善鱼类栖息地生态环境。建设泰山赤鳞鱼保护区和增殖站,开展泰山赤鳞鱼增殖放流。到2015年,东平湖增殖放流各类鱼、虾、蟹苗0.3亿尾。
  3.实施标准化生态养殖工程。重点对东平县的8万亩滨湖涝洼地池塘、肥城市的1万亩采煤塌陷地池塘及全市1万亩荒滩池塘及宜渔土地资源进行标准化改造,建设高效渔业经济园区。到2015年,建设10万亩池堤平整、路桥畅通、排灌渠系配套、电力设施完善、管理房建设规范的标准化池塘,所生产的水产品全部达到国家无公害产品标准。
  4.实施渔业良种工程。按照水产原良种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突出抓好原、良种场建设,以国家级泰山赤鳞鱼原种场和省级四大家鱼良种场为龙头,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新建省级泰山赤鳞鱼、黄河鲤和罗非鱼良种场,扩建和改造东平县第一、第二水产良种场。到2015年,全市淡水苗种生产能力达到7-8亿尾,原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5.实施渔业科技创新工程。围绕建设现代渔业发展的目标,突出抓好水产业技术体系、渔民培训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和发展一定数量的新型渔业技术服务组织,全市建立培训基地2处,培训渔民2万人次,培训科技带头人2万人次,培训加工、捕捞人员3万人次;渔业先进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广大渔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得到普遍提高。
  6.实施平安渔业和水产品质量保障工程。组织开展“平安渔业工程”建设,全面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监管体系、应急救援体系、病害防控体系和渔民培训体系建设。重点完善东平湖渔港与渔港经济区及渔业安全设施建设和市县水产品质量监测、渔业病害防控机构与设施建设,对全市养殖环境、渔业病害实施有效检测、防控。

  四、政策措施
  (一)落实各项惠渔政策。继续实施渔业水域养殖证制度,进一步完善稳定和保护渔民水域使用权的政策,保护渔民合法权益,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清理不合理税费,减轻渔民负担。引导渔民按照“自愿互利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泰安〖HJ*7/9〗市渔业协会、泰安市渔业互保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支持龙头企业、科技人员和渔业大户以及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创办或领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探索建立渔业保险制度,不断扩大保险范围,提高渔业抵御风险能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水产品竞争力提升、科技成果推广转化、良种工程的扶持力度,突出对龙头企业发展和渔业资源修复计划的扶持。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渔业保险、中介组织认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研究,鼓励银行业机构加大对渔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制定优惠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渔业开发,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社会、外资广泛参与的投资机制。
  (三)加快渔业科技创新。加快渔业新技术的研发,突出抓好优良品种选育、先进养殖技术、病害防控技术、水产品质量安全、新型养殖模式、淡水产品保活保鲜加工等科研攻关,逐步建立渔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技术体系。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力度,深化渔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进一步强化渔业推广机构的职能,稳定渔业科研、技术推广队伍,健全完善渔业推广体系。
  (四)推进渔业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大渔业执法力度,加强湖区、库区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加大渔业污染等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维护渔民权益。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大力推行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不断提升水产品质量。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三个层面入手,加速渔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进程。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水平。

  附件5
泰安市蚕茧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增强桑蚕产业竞争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现我市蚕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我市桑蚕业源远流长,六个县市区现在都已形成了各自的优势桑蚕产业带。全市桑蚕生产服务网络健全,贸工农一体的产业链条完整,建立了非常稳定的桑蚕茧产销体系,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路子,形成了政策拉动、科技推动、基地驱动、龙头带动、服务促动的发展格局,亩桑蚕茧产量和产值达到全国先进水平,被列为全省的优质桑蚕茧生产主产区。2010年全市桑园面积10万亩,蚕茧产量1000万公斤,桑蚕产业为各级财政贡献4000万元,为龙头企业创利1800万元,为农民创收3.1亿元,成为泰安市农业支柱产业之一。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巩固提高、积极发展的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产业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桑蚕生产,突出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积极创建自主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走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全市蚕茧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规划行业布局,巩固桑蚕产业基础。稳定桑园生产,扶持蚕茧生产基地发展,突出加大对重点县(市、区)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发挥优势企业在产业振兴中的带动作用,推动整个行业发展。
  2.依靠科技、综合利用。以技术改造为抓手,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研制开发丝绸及桑蚕系列新产品,延长桑蚕丝生物链产品加工链条,推广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桑蚕和丝绸产品。
  3.市场主导、政策推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鼓励产业内合理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积极发挥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财税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行业有序调整,稳定和加强前端产业,推动后续加工产业转型升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