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蔬菜等十四大产业振兴规划的指导意见

  (三)油料产业
  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专用化、种植轻简化、生产标准化、运作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引导花生生产向适宜地区集中,稳定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不断增加总产,保障质量安全,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油用、食用或出口专用品种优势产区。 
  1.优化种植布局。根据各地自然资源条件、耕作制度和花生产业发展方向,将主要花生产区划分为新泰市、岱岳区丘陵春花生区,宁阳、东平夏直播花生区。以优质专用型花生品种为主,搭配高产加工专用型和高油型花生品种,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统一供种水平。
  2.推广机械化生产。完善机播技术,大力推广机收技术,加快花生轻简种植步伐,在我国率先实现花生生产机械化。
  3.实施标准化栽培。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集成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重点推广控释肥精准施用、单粒精播、病虫绿色控害等技术,提高综合栽培水平。
  4.加快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建立花生专业合作组织,实现产业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增强花生市场竞争力。
  (四)种子产业
  加快良种研发推广步伐,以市农科院为粮食种子研发中心,力争每年有一个粮食品种通过省种子审定委员会审定;以五岳种业公司、汶农种业公司为推广中心,加快推动全市农作物种子育、繁、推工作;以泰丰种业公司、东岳种苗公司、正太科技公司、神农科技公司为蔬菜种子研发中心,平均每年推出5个抗病、高产、优质蔬菜品种;以新泰市、宁阳县的黄瓜研究所、振兴黄瓜良种场、绿色蔬菜研究所和科星种业、裕园种业、恒利种业、华鲁种业、金鑫种业、阳光种子、蔬春种业等公司为蔬菜良种推广中心,加快推动全市蔬菜种子育、繁、推工作,促进全市种子产业尽快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加速推广步伐。
  (五)泰山茶产业
  主要以泰山、徂徕山周边适生区域为重点,规划发展5万亩,重点区域在泰山区、泰山景区、岱岳区、徂徕山林场、新泰市、宁阳县,在不同区域建设部分茶叶种植示范园,辐射带动泰山茶发展。通过引种无性系良种,单一品种发展茶园,改造老茶园,配套路、沟、渠、蓄水池、喷灌、电力、防护林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设施。在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等地,规划建设5处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品牌,将分散的、小规模的经营单位联合起来,培植竞争力强的茶叶加工贸易企业和集团,提升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四、政策措施
  (一)强化产业带动,延伸产业链条。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加工园区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积极吸引社会资本等投资农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力争使我市成为全省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贸易基地。一是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按照“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个班子、一套措施”的要求,抓好蔬菜、粮食、油料、种业、泰山茶产业的发展,重点扶持规模大、档次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税收、贷款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认真组织开展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评定工作,积极推荐国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二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在规模经营、订单农业、产销衔接、优质优价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提升粮食、蔬菜、油料、种业、泰山茶产业化水平。三是完善产加销利益联结关系。坚持产加销相结合,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基地或合作社与优势产区农民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关系,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二)强化技术支撑,提高科技含量。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高新技术研究。加快资源引进、创新和品种选育、繁育,组织开展生物技术、遗传工程等基础性研究和重大科研项目攻关,率先在良种培育、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快粮食、蔬菜、油料品种改良步伐,增强有机蔬菜等良种自给能力。二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以加快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为抓手,整合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资源,推进产学研结合,重点加强高产优质、节本增效、轻简栽培、防灾减灾等重大实用技术研究与转化,着力解决安全高效生产及产后加工处理等技术难题,加快推广成熟技术成果。三是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技推广组织化程度和服务能力,强化技术指导、农民培训和生产服务,提高科学种植水平;建立更加有效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专家指导组作用;实施好重大技术推广专项,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重点,加强信息化、社会化服务,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新材料转化普及率和入户到位率。四是加强人才、智力引进和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对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和指导,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两个队伍。
  (三)强化质量监管,提高安全水平。严格落实“两端监测、过程控制、质量认证、标识管理”的基本制度,突出重点作物重点产品、重点产区重点基地、重点投入品、重点生产经营主体、重点时段等“五大监管重点”,健全质量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农业执法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监管制度保障体系等“五大保障体系”,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农药经营和使用、“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质量检验检测、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五大关键环节”,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扶持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推行产地准出制度,打造县、乡整建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做到质量有标准、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标志、市场有监测,逐步达到“管理无盲区、投入无违禁、出口无障碍、百姓无担忧”的目标。
  (四)加大资金扶持,增强发展后劲。制定促进产业振兴的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支持良种繁育、技术推广、基地开发、园区建设、示范项目、特色产品和名牌培育等。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市场引导、政府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产业振兴投融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涉农银行业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要制定具体的信贷扶持政策,最大限度执行政策优惠贷款利率,降低贷款门槛,拓展服务领域。加大银企对接力度,优先扶持产业基地、标准化园区等重大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以开展资金互助试点为契机,探索建立以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专业化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等为主要形式的农业投融资新模式,构建市级区域性特色投融资机构,完善县级种养大户间合作机制,提高融资能力,支持产业振兴。扩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增加保险品种,逐步实现全覆盖。
  (五)健全市场体系,搞活产品流通。规划建设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产地、集散地批发市场,推进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供销系统、邮政物流、交通运输、大型商贸、龙头企业五大流通网络,建立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农超对接、网上交易等现代物流业。加强农产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与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批发交易市场的网络融合、资源共享。
  (六)培育经营主体,增强竞争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农村教育和培训资源,发挥行业培训优势,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和能力。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区域性产业协会,探索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五大产业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附件2
泰安市畜牧、奶牛、饲料产业振兴规划
(2011-2015年)

  为推进我市畜牧、奶牛、饲料产业发展,优化畜禽品种结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强市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畜牧产业。近年来,我市畜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市肉、蛋总产量分别达到37.2万吨、18.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3.5%、5.9%。畜牧业产值91.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0.94%,畜牧业对第一产业的贡献率达42.6%。全市规模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91家,实现销售收入105.5亿元,带动农户60多万户。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及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提高,产业化、组织化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和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等。
  (二)奶牛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连续实施“奶业富民工程”,奶牛产业呈现了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09年底,全市牛奶产量达到42.7万吨,占肉蛋奶总产量的43.4%;目前,奶牛存栏达到19.5万头,千头以上的园区18处,规模饲养比重达85%;奶站发展到93个,拥有蒙牛、亚奥特、伊特和生力源等乳品加工龙头企业,年加工牛奶30多万吨;有五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新一轮奶业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得到了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奶牛产业项目的重点支持。特别是奶业“数字化”管理技术的引进,为全省现代奶业体系创立了新的模式,在全省广泛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奶牛养殖成本增加,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和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等。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