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子产业。目前全市种子研发单位主要有泰安市农科院、泰安市五岳种业、泰安市农星种业、泰安市汶农种业等。种子企业共51家,企业拥有检验仪器合计917台套,流水线加工设备11条,加工仪器269台套。年繁、制种总面积近9万亩。年生产小麦良种3250万公斤,向省内外其它地市供小麦良种1000多万公斤;生产玉米良种200万公斤,向外地市供应100万公斤;生产蔬菜良种200万公斤,产值达1.2亿元, 80%供应外省地市。但仍然存在着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差、盈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弱等问题。
(五)泰山茶产业。近年来,我市茶园面积规模扩展比较快,茶叶已成为全市高效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0000亩,年加工茶叶168吨,总产值1亿元。但仍存在着规模扩展不快、品牌意识淡薄、龙头带动力不强、泰山茶文化挖掘研究和宣传拓展力度不够等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主线,坚持“高端、高质、高效”发展理念,按照稳定面积、改善品质、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原则,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社会化服务,提升组织化水平,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再创发展新优势。到2015年,菜、粮、油、种、茶五大产业有较大发展,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力争增加1300元以上。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产业化带动,强化农业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拉长产业链,提高增值效益和带动能力;坚持统筹兼顾,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产业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坚持市场引导,完善工作机制,搞好示范带动,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坚持科技先行,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培育地方名优特产;坚持质量第一,改善产品品质,实现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坚持规模化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调整品种结构;坚持品牌化战略,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努力拓展市场空间。
(三)发展目标
1.蔬菜产业。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300万亩,总产900万吨,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达到120家,加工总量达到350万吨,蔬菜产业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增加900元以上。有机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量160万吨,有机蔬菜加工企业达到40家,年加工量达到130万吨,有机蔬菜年出口创汇达到2亿美元以上。建成20万亩大棚瓜菜标准化基地,每个县市区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建立1-2个现代化育苗中心。
2.粮食产业。未来五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粮食总产达到290万吨以上,粮食优质率达到95%。粮食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到2015年,小麦单产达到500公斤,玉米单产达到600公斤。科技应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到80%,病虫害综合防治提高到90%以上。粮食产业化经营水平迅速提高,到2015年,粮食加工企业发展到100家,实现销售收入80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种植业整体效益大幅度增加,到2015年,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增加200元以上。
3.油料产业。未来五年,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总产量达到18万吨以上。规模以上油料加工企业达到25家,加工量达到15万吨;油用型品种含油量达到55%以上,油料花生含油量增加5个百分点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油料产业对全市农民增收贡献为100元。
4.种子产业。到2015年,培育1家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注册资金500万以上的种子企业发展到20家;全市种子繁育基地面积稳定在9万亩,其中粮食7万亩,蔬菜2万亩;种子总产量达到3500万公斤,总产值达到2.6亿元以上。到2015年,种子产业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增加100元以上。
5.泰山茶产业。到2015年,全市泰山茶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在生产集中区建设泰山茶加工龙头企业和具有集散功能的中心产地批发市场。
三、发展重点
(一)蔬菜产业
1.大力发展优势蔬菜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培植区域优势产业带,着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低碳、安全蔬菜。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或选育耐低温弱光、早熟、优质的设施栽培专用新品种,大力推广工厂化育苗、新型棚体建设、新型覆盖材料以及微灌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等现代设施栽培技术,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重点培植岱岳区良庄镇、房村镇、范镇,新泰市翟镇、楼德镇、龙廷镇,宁阳县华丰镇、伏山镇,肥城市湖屯镇、石横镇、桃园镇、王庄镇,东平县接山乡、梯门乡、大羊乡等精品特色菜、设施蔬菜专业乡镇。
2.大力发展有机蔬菜。以提高质量、培育品牌、发展加工、扩大出口为重点,巩固现有种植区域,加快向山区、丘陵地区发展,突出发展保鲜、加工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高采后保鲜、速冻、脱水、腌渍能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及品牌产品,提高出口创汇能力。重点培植肥城市边院镇、汶阳镇、孙伯镇、安驾庄镇、安临站镇,岱岳区夏张镇、徂徕镇、黄前镇,宁阳县伏山镇、磁窑镇、蒋集镇、葛石镇,新泰市羊流镇、天宝镇、龙廷镇、汶南镇,东平县接山乡、梯门乡、大羊乡、老湖镇等有机蔬菜专业乡镇。
3.大力发展低碳和休闲观光及循环蔬菜产业。依托发展低碳有机农业的优势,积极推广有机循环农业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与质量,有效地控制生产过程污染,大力发展低碳有机循环蔬菜。
4.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龙头企业。把蔬菜加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鼓励引导国内外客商参与我市蔬菜精深加工、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力争引进一批具有较大规模、较高起点、较高外向度的蔬菜生产加工龙头企业。
5.建立健全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加快市、县两级蔬菜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到2015年,全市六个县市区分别建立一处蔬菜质量检测站,加大蔬菜质量抽查检测执法力度,进一步增强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能力,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
6.完善蔬菜市场流通体系。培育市场体系,围绕支柱产业,健全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专业市场为骨干、集贸市场为基础的蔬菜市场网络,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直营配送、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蔬菜产品市场流通。
(二)粮食产业
1.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以实施粮食千亿斤工程和高产攻关项目为抓手,主攻单产和品质,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大做强粮食产业。一是精心组织实施小麦、玉米高产攻关活动,突出抓好优质高产良种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和机械化生产等技术的应用,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实现农机农艺结合,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组织好秋种、春播和夏种三大战役,强化核心示范区建设和基础性服务,确保面积落实、单产提高、品质改善。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等重大项目,强化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2.加快培育优质商品粮基地。选择泰山区邱家店镇,岱岳区大汶口镇、马庄镇、祝阳镇、范镇、徂徕镇、满庄镇、房村镇、良庄镇,新泰市果都镇、楼德镇、禹村镇、谷里镇、天宝镇、宫里镇,肥城市汶阳镇、边院镇、安庄镇、孙伯镇、王庄镇,宁阳县宁阳镇、泗店镇、东疏镇、伏山镇、堽城镇,东平县州城镇、沙河站镇、彭集镇、接山乡、新湖乡等30个粮食主产乡镇,从项目和资金上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3.大力提升科技支撑作用。一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优质、抗耐病虫等新型种质资源,大力引进、选育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品种,推出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组织开展轻简化栽培、避灾减灾、重大病虫控制、新型物化肥料、农药等方面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科技要素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二是加快重大实用技术推广。结合实施粮食高产攻关、科技入户、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项目,采取示范观摩、科技培训和大户培育等措施,力争在优质良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节约型农业、农业标准化、农机农艺充分结合等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机制,强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配套技术研究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推介等公益性服务,提高“三情”监测、信息传播、技术培训等基础性服务质量,不断扩大覆盖面。
4.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抓好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等关键技术的落实,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一是全面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把测土配方施肥从技术措施上升到政策层面。按照统一测土、统一配方、统一制卡、定点配肥、定向供肥、定人服务“三统三定”运作模式,加强宣传培训、技术指导和供肥信息服务,确保技术指导到户,配方肥落实到田,切实解决过量施肥和盲目施肥问题。逐步建立和完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为建立科学施肥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奠定基础。二是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思想,加大各种防灾减灾措施的落实力度,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高度重视重大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全面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水平和效果。三是大力推广合理用种。通过良种补贴和种子工程,扩大种子专业化生产、加工包衣和精少量播种的规模,节约用种,提高良种覆盖率。四是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在易旱地区,积极推广地膜(秸秆)覆盖、秸秆还田、机械化抗旱带水播种、深耕深松等旱作农业技术。改进农田灌水方式,推广应用间歇灌溉、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5.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一是积极发展粮食生产大户,努力把其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扶持粮食生产大户建立高产示范样板,建成培训农民的展示和观摩基地,辐射带动面上生产发展。二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积极推进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订单销售等“五统一”服务,把关键技术和社会化服务落实到千家万户,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三是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市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订单生产为纽带,支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推进产销衔接,促进产业化经营。制订政策措施,强化种子、肥料、农药、农机企业的售后配套技术服务,通过企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引导和帮助农民优化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种植效益。四是以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为主导,大力发展种子、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和农机等环节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提高农技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