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把发展服务业与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营销方式整合提升传统商贸业,营造良好消费环境,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县(市)区和农村延伸。大力提升社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体育健身等行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设施建设和特色旅游购物产品开发,建成以辽金及前清文化为主题和以冰雪温泉、皮装裘皮购物等为特色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温泉养生、运动康体旅游目的地。大力推进农村居民服务连锁网络建设。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开发建设一批高档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打造宜居城市。到2015年,培育销售额超亿元的流通企业20家,建成专业批发市场65处、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100个、大中型商业网点150处;力争各类连锁店铺达到1400家、销售额实现100亿元;接待游客达到28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04亿元,年均增长25%。
八、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突出抓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县域经济第二个“三年倍增”目标。两县(市)在全省44个县(市)综合排名要不断前移,并向全国百强县冲刺。坚持工业化主导,引导生产要素向工业园区集中,做大做强县域主导产业,每个县(市)要形成两个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的现代农业。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7.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小区建设,逐步向万亩连片发展,全市设施农业力争发展到50万亩;大力发展高效蔬菜、花卉、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优化种植业结构,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覆盖面力争达到80%;新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500个;抓好渔业养殖品种结构调整,名优新特品种养殖比例达到80%以上;新增休闲渔业基地10个,面积550亩,建成具有辽阳特色的休闲渔业产业带;加快发展林地经济,林业产值年均增长11.5%。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规划建设观光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5处;以“一乡一业”为基础,加快“一县一业”发展步伐,建设六大加工销售链条,形成辽阳县精品果蔬和灯塔畜禽产品加工“一县一业”格局;新增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的规模以上农事企业100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7.5万千瓦,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9%。完善市级粮油储备体系,健全粮油安全预警及保障机制,确保粮食安全。
(二)加快发展县域工业。结合新城、新市镇建设,努力扩大县域工业集中区建成区和“七通一平”面积。辽阳县、灯塔市要做大做强高压共轨、钢铁精深加工、日用化工、皮装裘皮产业集群。实施投资2000万元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项目200个以上,重点建设农产品加工项目。抓好重点工业集中区和物流园区同沈阳、鞍山两市的产业对接,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色商品大市场。
(三)加大县城改建力度。“十二五”期末,要实现县城扩容的城镇化发展目标,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着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在加快新市镇建设的基础上,优化城镇体系布局,推进重点中心镇建设,扩大小城镇人口规模。形成“县城、中心镇”发展格局,实现市域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环境共创,从而形成功能互补、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的小城镇及村庄建设体系。辽阳县和灯塔市房地产施工面积要力争分别累计达到500万和370万平方米。
(四)积极推进村镇建设。坚持规划先行,把村镇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市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在建设新城新市镇的同时,加强重点镇和一般建制镇建设,进一步推动小城镇基础设施向周边农村延伸服务,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对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屯,通过土地置换、异地搬迁等方式,建设农民新村;对其他规模较小的村屯,有序推动向乡镇和交通便捷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加强村庄环境治理,推进乡村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实现集中处理,加大农村无害化厕所建设力度。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小城镇供排水管网建设,改善供热、供气设施,增强小城镇产业集聚和人口吸纳能力。实施农村路网和电网改造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实现村屯、屯通油路。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实现农村文化站、广播电视、体育设施和邮政局所全覆盖。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实施整乡推进,推动重点贫困乡镇、村整体脱贫。加快农民新村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危(旧)房改造,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改善偏远乡村办学条件,推进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
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按照优化投资结构、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谋划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建成功能完备、供给充足、保障有力、支撑力强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