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规模偏小,经济总量偏小,城乡生态宜居环境欠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还很繁重,社会建设和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重大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不利因素看,后金融危机影响不会在短期内消除,全球贸易保护、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对资源、产业、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省内沿海港口城市加速发展和新兴工业城市快速崛起,也对我市经济发展形成激烈的竞争。但总体上看,机遇大于挑战,外部条件总体有利。新的历史时期,辽阳在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已进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决战决胜阶段。
一是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布局了4个新城、4个新市镇,大力度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并明确要求辽阳要把未来的发展定位在建设特大型城市上,充分体现了对我市的殷切期望和高度重视;同时,国务院对辽阳的发展定位是辽中南中心城市之一,为建设特大型城市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是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河东新城建设正全面展开,起步区框架基本形成,为建设特大型城市创造了重要条件。
三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集聚区已凸显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为建设特大型城市提供了强大的产业支撑。
四是“三大战略”举措和“四个一”奋斗目标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四个一”奋斗目标可以提前实现,为建设特大型城市奠定了基础。
五是全市政通人和,广大干部群众期盼大发展、快发展的愿望强烈,形成了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浓厚氛围。
三、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沈阳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基本实现辽阳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奋斗目标,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牢固的基础。
(二)战略目标。 “十二五”时期重点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把我市建成特大型城市。
1.举全市之力建设河东新城,改建老城区,把辽阳建设成为新老城区跨河而立的滨水型城市。“十二五”期间,河东新城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30万;老城区要面貌焕然一新。到2015年,5个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常住人口发展到100万以上。
2.积极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把辽阳建设成为全域城镇化的城市。“十二五”期间,要加速建设灯塔、首山、汤河新城和佟二堡、刘二堡、望水、西马峰新市镇,同时抓好其他重点镇、村和全市的新农村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
3.打造大型工业产业集群和服务业集聚区,把辽阳建设成为实力雄厚的新兴工业化、特色产业化城市。重点建设芳烃和精细化工、工业铝材、高压共轨、日用化工、钢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6个工业产业集群,以及河东新城商务商贸旅游、弓长岭温泉旅游、佟二堡皮装裘皮、西关至站前商贸4个服务业集聚区;同时,大力发展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场流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56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100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190亿元以上;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5年累计达到4400亿元以上。
4.加快发展以改善民生为核心的社会事业,把辽阳建设成为和谐文明的城市。“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弘扬古城文化,做大做强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提升辽阳文化软实力和文明程度,力争实现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3033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1567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5.大力加强城乡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把辽阳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城市。“十二五”期间,要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的目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取水量均比“十一五”末期降低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森林覆盖率4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以上。
四、大手笔建设河东新城和改建提升老城区,实现新老城区交相辉映
(一)举全市之力建设河东新城。将河东新城建设作为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龙头,建设集行政文化、生态居住、商务商业、休闲旅游、现代化产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新城区。“十二五”期间,形成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重点打造生态居住区的水系改造、景观绿化、道路交通,以及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一期16.61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基本建成占地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初步形成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支撑。建成200万吨特大高精铝合金板材项目;积极推进河东商务商贸旅游产业和生态住宅产业形成规模,突出一河两岸城市综合体及中轴线上中央广场、地下商城、特色商业街、动漫城建设。全面整治提升太子河城市段,建成政务中心、市民广场、文化中心等一批大型标志性建筑,提升新城品位。工业、商业和住宅地产施工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转移老城部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生产力和生产要素集聚。加大河东新城开发开放力度,做好重点项目包装推介,将河东新城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吸引各方移民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