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辽市政发〔2011〕1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年至2015年是辽阳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认真回顾“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剖析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第十二个五年(简称“十二五”)规划,对促进辽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具有重大意义。现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及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辽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是辽阳经济实力提升最快、社会建设成效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历史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励精图治,奋力拼搏,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工作任务。
1.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到2010年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下同)实现720亿元,年均增长16.2%,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00美元,高于规划预期目标510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6.5亿元,年均增长28.8%,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3.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亿元,五年累计超过1400亿元,年均增长36.3%,高于规划预期目标11.3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芳烃基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辽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铝材加工、高压共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6大工业产业集群支撑作用加大。县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加快,累计新增设施农业10万亩、畜禽标准化养殖场738个。服务业加快发展,城区经济取得重大进展。弓长岭温泉旅游、佟二堡皮装裘皮等服务业集聚区初具规模,消费环境和消费质量明显提升。科技支撑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十五”末期的19.1%提高到31.6%。
3.向建设跨河而立的滨水型城市迈出历史性的一步。河东新城建设启动实施,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掀起高潮,一期16.61平方公里开发全面启动,其中3.41平方公里起步区框架基本形成。老城区改建力度空前,太子河城市风光带、西关商业区改造和城南商住区开发三项重点工程成效明显。首山、灯塔、汤河3个新城和佟二堡、刘二堡、望水、西马峰4个新市镇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展开,全市形成了8大组团开发、城镇化进程多点推进的格局。
4.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实现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期的54%提高到74%。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行政管理、投融资等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政府大部门改革基本完成;忠旺集团、奥克股份成功上市,开创了我市民营企业上市的先河;投资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出台了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社会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加速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对外对内开放成果丰硕,引进了德国赢创工业集团、香港华润集团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08家,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83%;外贸出口37亿美元,年均增长32%;引进域外资金830亿元,年均增长55%。
5.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累计投入近5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环境治理。新、改建大中修县级以上公路704.7公里,完成村通油路819.5公里,实现100%行政村通油路。城市东、南环建成通车,拉开了城市骨架;打通了城市南出口,本辽辽高速公路辽阳段建成通车。5年累计完成造林绿化合格面积27.6万亩,路、河、渠绿化长度787延长公里,均超额完成规划目标。城市集中供热全面实施,供热管网全面改造。5年累计关闭取缔落后产能企业529家,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超额完成控制目标。
6.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4%,高于规划预期目标4.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6%,高于规划预期目标6.6个百分点。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日益增强,实现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目标。5年累计安置城镇就业27.7万人,普惠制培训15万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困难群体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正式启动,社会保险待遇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困难群体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各级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城乡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常住人口参合率99.5%。文体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矛盾化解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平安建设扎实开展,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初显成效,双拥共建工作硕果累累,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