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高端产业聚集区,以促进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聚集化为目标,依托地域特色和产业基础,积极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突出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生态农业等高端产业,着力推动一二三次产业向更高层次攀升,努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成长性高、富有活力的高端产业体系。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自办园区,重点加快威高集团以高端医用植入器械为重点的医疗器械园区,拓展公司万吨碳纤维产业化园区,三角集团低碳、绿色、环保、高效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园区,华东数控集团重型数控机床工业园区,以新北洋特种打印机研发制造基地为主体的IT产业园区,新船重工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黄海造船整船研发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中航黑豹、天润曲轴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生产园区,南海新区新能源设备制造园区,环翠区羊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等十大高端产业聚集园区建设,争取“十二五”期间全部打造成百亿园区,成为促进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力争到2015年,将我市打造成为技术密集、知识密集、人才密集、金融密集、服务密集的高端产业聚集区。

  二、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
  坚持海陆统筹、区域统筹、产业统筹,积极实施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各区域的产业定位和发展重点,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一体化,形成优势互补、配套协作、分工合理、各具特色的多层次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一)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电子信息、医疗器械、新材料产业为主导,培育壮大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渔具、家纺服装、皮革制品等轻工纺织业,着力发展商贸、休闲旅游、金融、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国家先进复合材料产业化基地、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山东省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二)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船舶制造及配套、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及核电设备、电子产品、新材料、生物医药、服装地毯等制造业,加快发展以港口为龙头的港口物流、保税物流及文化体育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威海市先进制造业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商务运营中心。

  (三)工业新区。重点发展新材料、机械设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产业,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城市空间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生态化工业新城区。

  (四)环翠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配件、装备制造、机械电子等先进制造业,金融商务、商贸流通、生态旅游、科研教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打造高端服务业中心、城市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集散基地、城市物流核心区。

  (五)荣成市。重点发展现代渔业、海洋食品及生物技术、修造船及零部件、汽车及机械、滨海旅游、港口物流、核电装备制造、能源石化等产业,打造蓝色经济区先行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特色城市及现代渔业、造船、食品及冷链物流、新能源等国家级海洋产业基地。

  (六)文登市。重点发展机电工具、汽车及零部件、家纺制革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海洋生物制药、新材料、新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中国工艺家纺名城、中国机电工具生产基地和汽车及零部件高端产业聚集区。繁荣发展休闲旅游业、商贸物流业,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皮草、乳业、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业。

  (七)乳山市。重点发展金属冶炼加工、机械机电及零部件、皮具及染纺服装、食品保健品、化工建材、新能源等六大制造业主导产业,旅游休闲养生、现代物流、商贸流通、房地产等服务业以及现代特色农业,打造旅游休闲养生基地。

第四章 产业振兴与发展重点



  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引进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努力做大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做优三次产业,构建特色鲜明、具有明显比较优势、高产出高效益、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稳固农业发展基础
  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加快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业和特色养殖业,着力培育发展高品质、高营养、高安全、高效益的高端农副产品,并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发展。

  (一)稳定粮油生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投入,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依托粮油高产创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引进、筛选、培育一批适宜的优良品种,加快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的普及,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强油料作物生产,建成全国重要的花生种植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22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大宗作物良种率达到98%以上。

  (二)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深入实施果业提质扩量增效工程,到2015年全市果园总面积达到80万亩,其中苹果面积达到62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直供超市的蔬菜生产基地,加快蔬菜产业振兴,到2015年蔬菜总面积发展到44万亩,年产量达到150万吨以上。积极扶持大姜、高酸苹果、无花果、大根萝卜、茶叶、西洋参、紫甘薯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培植新兴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水貂、狐狸等特色养殖业,加快良种引进和培育,改良提升现有水貂品种,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品牌。积极发展水果采摘、农(渔)家乐、风土民俗、休闲庄园、特色乡村等休闲观光农业。

  (三)扶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特色农副产品优势,重点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营养保健食品,搞好水果、大姜、西洋参等的深加工,研究开发花生蛋白、花生乳、花生酪、脱脂花生粉、精炼食用油等系列化产品,大力发展速冻蔬菜、脱水蔬菜、净配菜、菜卷、菜汁等绿色环保有机蔬菜制品。扶持培育、引进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研发、引进国外先进的种植业和加工技术,实现以鲜货销售为主向精深加工产品系列化转变。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1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达到120家。

  二、做大做强区域特色产业
  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船舶修造、港口物流、海产品精深加工等海洋产业。

  (一)现代渔业。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不断提高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努力实现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着力做强养殖业,重点发展海参、对虾、鲍鱼、扇贝、海带、牡蛎、鲆鲽鱼等海水养殖品种,打造“威海刺参”、“荣成海带”、“乳山牡蛎”等特色品牌,实施开发海底、建设人工鱼礁区、深海养殖等工程,进一步拓展养殖空间;抓好水产原良种场和示范基地建设,争取到2015年,主要增养殖品种全部建立良种场,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分别达到6家和15家以上,良种覆盖率超过80%,引进品种种质换代周期缩短到6年以内。着力优化捕捞业,推动近海捕捞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和“负责任型”转变,大力发展远洋渔业,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集捕捞、冷藏加工、渔船修造、补给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远洋捕捞产量力争突破20万吨。着力完善渔业服务业,健全渔技推广服务体系,围绕主导品种和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和新技术转化,建立完善水产苗种繁育、现代物流等体系。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20万吨。

  (二)船舶修造。以山东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为依托,以“造船总装化、配套本地化、服务社会化”为方向,加快推进骨干造船企业从单一造船为主向造船和自主研发设计并举转变,中型造船企业从造修中小型船舶向制造大中型船舶转变,小型造修船企业从以渔船为主向商用船或配套生产为主转变,形成造修船、船舶配套、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型,打造国家特种、专用修造船基地,重点研发超大型油轮、5000TEU以上集装箱船、冷藏集装箱船、豪华客滚船、大型汽车运输船、游艇运输船、大型不锈钢化学品船、重吊船和邮轮等高附加值船型;加快发展游艇制造业,积极引进游艇配套企业及有关游艇驾驶培训与考核取证、游艇销售、维护保养、游艇展示、游艇俱乐部等项目;加快推进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多功能供应船、大型起重铺管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配套发展船用板材、风机、管舾装件等设备,加快生产研制大功率船用中速柴油机、甲板机械、舱室设备、通讯导航及自动控制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海洋工程装备特殊钢材,形成船舶产业链条和配套产业集群。重视船舶设计研发中心等科研机构在船舶工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技术含量,形成核心竞争力。争取到2015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500万载重吨、船段生产70万载重吨、船舶修理800艘次的能力,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

  (三)港口物流。以较为完善的临港物流网络为依托,进一步密切与腹地的联系,大力拓展外地客货源市场,突出抓好中心港口的大型化、专业化深水码头及港口配套设施、集疏运体系建设,整合现有运输、仓储等物流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使港口码头与铁路、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物流体系。到2015年,全市具有国内知名品牌的现代物流企业达到5-8家,物流成本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临港物流,依托港口基础,坚持客货运并举、近海与远洋并举、综合运输与专业运输并举,巩固日韩传统海运市场,开拓东南亚、欧美等新兴市场,大力拓展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积极争取保税港区政策,规划建设港口中转型国际临港物流园区。积极实施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运输项目,形成服务制造业基地和进出口贸易的外向型物流聚集区,同时巩固并拓展面向东北亚地区的海上客运市场,打造东北亚海上客运中心。加强海陆物流体系衔接,积极发展陆地物流,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经营模式,抓好威海国际物流园区及其它专业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物流网络。扶持壮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要的专业化物流企业,鼓励物流量大的制造业“主辅分离”,实行物流业务外包,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合理分工、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四)海产品精深加工。发挥荣成中国海洋食品名城的品牌优势,依托20家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海洋生物制造和产业化关键技术,以海参、海带、牡蛎、低值鱼贝类为主要原料,重点发展提升海洋“三品”加工业,主要加工以冷冻调理食品、海带食品、罐头食品、休闲食品为主导产品的海洋食品,开发高效低副作用的抗肿瘤类、抗菌抗病毒类、维生素类、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类新型药品,生产DHA、EPA系列鱼油软胶囊、岩藻多糖、海参多糖、海参肽、海参补液等海洋保健品,进一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争取到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海产品加工企业超过35家,其中过5亿元企业达到10家。

  三、转型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