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名
| 景区名称
| 景 区 概 要
| 展示体系
|
汶川县︵5个︶
| 水磨镇
1.禅寿老街
2.水磨羌城
| 国画水磨,以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绘就了一幅灾后重建的山水人居画卷,被授予“灾后重建最佳典范”荣誉称号。老街恢复了古戏台、大夫第等历史建筑,修建春风阁、禅寿书院、佛山会馆、居委会、老年协会、古牌坊等景点;羌城两条街道,布局有飞鸿广场、羌碉广场、叠翠广场等绿化景观空间。中间有和谐广场过渡,建藏式白塔。藏、羌、汉文化的完美结合,寓意社会和谐,国泰民安。
| 1.陈列室在西羌汇二楼;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三江
水乡藏寨
| 生态环境优美,有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等珍稀动物;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是汉、藏、羌民族文化和谐交融之地。在惠州市援建水乡藏寨,以三江乡独特的自然水系为核心,建起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水乡藏寨,包括辫子坟、牌坊、水车景观、明月亭、藏家风情园、购物长廊、游客中心等。“辫子坟”可见证鸦片战争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光辉历史。
| 1.陈列室在惠州馆;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映秀镇
震中纪念地
| 藏羌回汉各民族融合的交汇点,素有“西羌门户”之称。重建邀请国内外著名建筑大师、抗震设防专家参与设计建设旅游温情小镇、防震减灾示范区和“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地。震源位于映秀镇牛眠沟内。“8.14”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再袭映秀,映秀人民坚强挺立,映秀精神日月可鉴。
| |
绵虒镇
大禹祭坛
| 共分刳儿坪景区和禹坛景区两部分。刳儿坪景区位于石纽山刳儿坪处,于旧址重建禹王庙和圣母祠。整个景区的核心,位于景区的中轴线上,从下而上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坛前广场区,坛场区和禹殿区。三个区域分别通过三组台阶甬道串联。神传大禹,心筑汶川。大禹精神激励华夏儿女战胜灾难,走向新生。
| 1.陈列室在大禹祭坛研究会馆;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威州镇
1.汶川县博物馆
2.汶川县抗震救灾暨灾后重建展馆
| (含文化馆、图书馆)位于威州镇姜维山脚下,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和购书中心功能为一体,功能齐全,整个场馆共分四层。综合介绍汶川县总体情况,“千年岷江魂--汶川历史文化陈列”。汶川县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主题展馆。该展馆将按照“敬畏自然、关爱生命、科学重建、追忆历史”主题进行设计,展现汶川县在广东省的对口支援下,坚强不屈、铭恩奋进重建美好新家园的艰辛历程,展示灾后重建的丰硕成果和成功范例。
| 1.展览馆在汶川博物馆三楼;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卧龙保护区︵
1个︶
| 卧龙镇
大熊猫保护中心
| 建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1980年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同年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了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保护区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分布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使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响誉中外。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人工繁育工作中的“发情难、配种受孕难、幼仔成活难”的三大难关,人工繁殖大熊猫48胎、72仔、成活59仔,幼仔存活率连续5年达到100%。圈养大熊猫总数达到80余只,占世界圈养种群的60%。
| |
茂县︵3个︶
| 南新镇
1.牟托村
2.邱光华故居
| 牟托村历史文化悠久,保存传统的羌族歌舞、服饰、刺绣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战国中后期石棺葬文物220件,有牟托土司衙署遗址,是省级文明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州生态示范村。安乡村五组是抗震英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51岁特级飞行员邱光华烈士的家乡。邱光华是1974年周总理挑选的第一批少数民族飞行员,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抢险救灾中,机组人员一起驾机63架次,共运送救灾物资25.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因灾受伤人员54名。2008年5月31日下午,机组人员到理县返回途中在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突遇低云大雾和强气流,于14时56分失事坠机。中央军委授予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抗震救灾英雄陆航团”、为邱光华同志追记一等功,邱光华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 |
凤仪镇
1.坪头村
2.羌族博物馆
3.茂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坪头村在恢复重建中立足高起点,高规划,经过风貌改造,使古老的羌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掘展示,初步实现了房屋改造特色化,基础设施城市化、配套设施现代化,原始景观生态化。茂县羌族博物馆是一座地方性民族博物馆,1988年羌族传统节日“羌历年”时正式开馆,是我国唯一的羌族博物馆。馆藏陈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羌族历史的概貌,是认识羌族、了解羌族的一个重要窗口。茂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全面回顾抗震救灾斗争的艰难历程,展示灾后恢复重建的丰硕成果,展望茂县发展的美好未来。
| 1.展览馆已建成参观;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太平乡
杨柳村
| 整村搬迁至羌阳村河坝,实施异地重建。由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南都基金会共同捐资援建,融合“轻钢龙骨”、“就地取材”、“协力建房”等理念,采用轻质钢材作为房屋骨架,房屋的抗震性能明显提升,村民采用当地石材、粘土等建材作为辅助材料,建设成本降低,并缩短了施工工期。充分体现了科学融合重建的精神和互助携手重建的深情厚谊。
| |
理县︵3个︶
| 桃坪乡
1.桃坪羌寨
2.佳山红色文化
| 桃坪羌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羌寨由石碉和石楼民居拼合连结组成了地上、地下、空中三种立体交叉的道路网络和防御系统,融居住和防御于一体,在羌族建筑中堪称经典,被誉为“神秘的东方古堡”,评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桃坪羌寨景区遭受严重破坏,国家文物局已将桃坪羌寨(老寨)列为羌文化抢救保护的代表工程。围绕申遗打造“古堡新寨”,包括古羌文化演艺中心、古羌历史博物馆、古羌文化传习所的古羌文化展示传播中心、莎郎歌舞广场、释比文化祭坛、古羌石碉楼、羌族文化景观小区,着力打造全国首个以羌文化为主题的4A级景区。红军长征曾在佳山设立临时指挥部,徐向前曾在此居住近三个月,现总指挥部旧址、红军医院保存完好。
| |
甘堡乡
甘堡藏寨
| 甘堡系嘉绒藏族的寨名,意为山坡上的村落,是五县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嘉绒藏寨,整个村寨依山而建,幢幢相通,户户相连,寨内特有锅庄、民歌、服饰、习俗等嘉绒藏族文化。在5.12汶川大地震中,甘堡藏寨遭受严重破坏。甘堡藏寨作为藏羌文化走廊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打造,援建工程包括环寨观景路、守备衙署、游客中心、演艺中心、景观瀑布、水、电、路基础设施等。将塑屯兵雕塑群、屯兵英雄普,挖掘甘堡藏寨屯兵文化,建博巴森根传习所。甘堡藏寨将打造成为“川西第一土屯”,成为五屯藏文化体验核心区。
| |
杂谷脑镇
理县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展馆
| 理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展览回眸了汶川之难,人民之痛,国家之殇,与天同悲。展示了理县从艰苦卓绝的群众紧急安置,到百废待兴的灾后恢复重建的历史。
| 展览馆
|
松潘县︵3个︶
| 镇江关乡
解放村
| 解放村是松潘县的“南大门”,是阿坝州的特色魅力乡镇,家家户户门上挂着羌族图腾-羊头和大红灯笼。“5.12”汶川大地震中,他们喊出“自强者立,自立者强”的强音,确定了18户重建户和161户维修加固,179户村民全部搬进新房。着力发展旅游运输业,有大、中型旅游车30余辆,货运车10余辆,成为松潘县最大的旅游运输队伍,打造成九环沿线无公害反季节蔬菜示范基地。这里是茶马古道驿站、民族融合之地,是原地重建安居、“原地起跳”富民的跨越式发展之地。
| |
进安镇
1.大唐松州古城
2.松潘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松潘有2300多年的建置史,古城入口有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塑像。松潘是阿坝州的浓缩,聚居着藏、羌、回、汉各民族,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接青藏高原,南连川西平原,是军事交通重镇;是当年红军跋山涉水,今日纪念艰苦卓绝的红色之地;这里古代茶马互市,现今商旅云集,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大唐松州古城兴盛于唐朝,因当年长满了参天的松柏而得名松州,古城城墙规模宏伟、气势非凡,其长度、高度、厚度、浮雕石刻精美绝伦。松潘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在松潘县宣传文化中心二楼开辟灾后恢复重建展馆,共展出地震前、地震中、灾后恢复重建成果等图片200余幅。
| 展览馆在松州古城县宣传文化中心。
|
川主寺镇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 红军长征纪念碑耸立于川主寺镇元宝山上,是全国最大、最高、最宏伟的红军长征纪念总碑,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碑园名“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碑园占地面积19.27万平方米,由主碑、大型花岗石群雕、陈列室三大部份组成。主碑高41.30米,由红军战士铜像、碑体,基座组成,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群雕分别为开路先锋、勇往直前、团结北上、山间小憩、草地情深、征途葬礼、前赴后继、回顾思考、英灵会聚,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是我国规模空前的现代艺术群雕。陈列室悬挂着中央领导和红军老前辈题词的楠木匾额,展品全面反映了红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的征战历程及各地修建的长征纪念建筑。 碑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展馆在川主寺镇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黑水县︵4个︶
| 色尔古乡色尔古藏寨
| 色尔古藏寨结构严谨、户户相通,纵横交错,初临其中,如进八卦。色尔古藏民能歌善舞,舞蹈规模宏大,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流传至今的铠甲舞(藏语为卡斯达温)是古代战争时期出征勇士出征前所跳民间祭祀舞。1935年,红军路过此地,建立了黑水境内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色尔古藏寨因地处藏羌交汇地带,长期以来藏文化和羌文化、汉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被誉为“中国嘉绒藏族第一寨”和藏羌文化交融的活化石。
| 色尔古乡色尔古村活动室。
|
芦花镇
1.芦花会议会址
2.黑水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1935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该会址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芦花会址为石木结构的三层藏式民居建筑,现有部分中央红军领导用过的日常用品和红军简介,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黑水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全面展示黑水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以及吉林省的无私援助下,各项社会事业所呈现的新气象、新面貌,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涌现出的可歌可泣事迹,以及对黑水未来的展望等。
| 1.展览馆建成布展参观;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达古冰川景区
红军翻越的三座大雪山
| 达古冰川系罕见的现代山地冰川,形成年限达亿年,冰川核心面积为8.25平方公里,冰川积厚约30米,被人们称为“城市边上的冰川”。涵盖有当年红军翻越的达古雪山、红军桥等红色景点景区,四周还有红军翻越的雅克夏雪山和昌德雪山。
| 达古冰川管理局展览馆。
|
沙石多乡
1.雅克夏山
2.垭口山隧道
| 雅克夏雪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五座大雪山之一,如今在这座大雪山上仍然长眠着12位红军烈士。吉林援建的垭口山隧道地处大雪山深处,修建垭口山隧道使垭口山道路缩短了10余公里的距离,避开了冬季积雪路段。
| 垭口山隧道
|
小金县︵4个︶
| 达维乡
夹金村
| 达维会师桥横卧在沃日河上,建于民国。桥全长13.8米,宽2.8米,伸臂式结构。达维会师桥作为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维夹金村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下的一个村庄,是夹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所在地,又是“卧龙、四姑娘山、夹金”世界自然遗产地。在“5.12”汶川大地震中夹金村成为重灾村,新建具有嘉绒藏族特色和突出红军文化的文化村。
| 陈列室在村委活动室。
|
沃日乡
土司官寨
| 沃日土司官寨位于沃日乡境内,分东面的大官寨及西面的小官寨,二寨相距约1公里。 沃日土司官寨经楼及碉楼始建于清代早期,北经楼于1958年拆毁,南经楼于1945年重建,石木结构三重檐四角攒尖顶,屋顶施小青瓦,共五层。一至四层为石砌墙体,中心无柱,通高22.5米,三层外设木质转经廊,封闭式栏杆,施木板,花兽浮雕:内为经堂,如意门桥,内四壁彩绘画80平方米,南壁上一幅光芒四射的红太阳壁画分外耀眼。沃日乡土司官寨是小金新的旅游景点。
| 陈列室在村委活动室;
|
美兴镇
1.天主教堂
2.小金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天主教堂位于小金县城内的天主教堂,青砖砌筑,坐西朝东, 1919年由法国传教士佘廉蔼主持修建。在这里红一、四方面军召开了团以上干部联欢、庆祝大会。决定了工农红军的下一步行动,为革命的最终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6年5月25日,该遗迹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金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展览分为大难面前、守望相助,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众志成城、共渡难关。重建家园中,携手奋进、共克时艰。依托资源优势和重建优惠政策,工业恢复重建快速高效;精神家园重建,凝聚起全县干群的精气神,为灾后重建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 1.天主教堂是红色旅游景区;
2.江西路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两河口乡两河口会议遗址
| 中国工农红军“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两河乡境内,原是供奉“汉寿亭侯”关羽的关帝庙。1935年6月26-28日,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具有仅次于遵义会议重要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两河口会议”。“两河口政治局会议”奠定了中央北上战略方针的基础,同时也拉开了同张国焘右倾路线斗争的序幕。两河口会议遗址是该县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2006年5月被评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重点打造的100个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灾后重建中,被列入江西省对口援建的十大示范建设项目。该项目是集纪念馆和休闲广场为一体的建筑群。
| 1.两河口政治局会议遗址;
2.新旧对比展板;
3.文字音像资料;
|
九寨沟县︵3
个︶
| 白河乡
1.芝麻家村
2.南岸村
| 白河乡芝麻家村和南岸村寨属于灾后异地搬迁重建村,荣获四川省第四批“省级生态村”称号。特色藏式民居,唯美的藏式绘画、精美的雕梁,党员活动、为民办事、文体娱乐、卫生保健和综治调解等六大功能中心提升生活品质。建设红樱桃农事体验基地,金榜柿农事体验基地;打造整洁有序优美的内外环境,形成吃、住、游、购、娱内容丰富的“连环”特色旅游加快产业发展。芝麻南岸村被纳入四川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环境优美村、四川省“三大基地”经典景区、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建设精品旅游村寨。芝麻南岸村群众用行动阐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幸福生活跨越aa 发展阐释重建之路、民族风采。
| 陈列室在村活动室。
|
永乐镇
九寨沟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九寨沟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位于九寨沟县新区政务中心广场,展馆通过图文影像资料、讲解员讲解的形式,从抗震救灾、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涌现的英雄事迹、灾后重建项目等7个方面展示九寨沟人民在汶川大地震中坚强不屈的精神、无私大爱以及建设美好新家园的信心。同时,展馆还被列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基地,长期对外开放。
| 展览馆
|
勿角乡
1.阳山村
2.英各村
| 勿角乡阳山村,杂居着汉、藏、回等民族。群众以农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要收入来源。该村2010年建成具有白马藏族风格的精品旅游村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涂抹节”最具特色。纯白马藏族自然村寨英各村,群众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2010年完成具有白马藏族风格的精品旅游村建设,产业支撑向第三产业转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最具特色。
| 陈列室在村活动室。
|
金川县︵1个︶
| 金川镇
1.老街红军城
2.金川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
| 保留着崇化县五区苏维埃政府遗址、格勒得沙中央政府遗址、总政治部、五军团、保卫局、红四军团机关遗址、中共绥靖县委、绥靖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红军被服厂遗址、红军枪械弹药厂遗址、红军国家药店遗址、红33军部遗址、西北联邦政府遗址、红军商店遗址、红军医院遗址、制币厂、土盐厂、发电厂、红军电台遗址、国民独立连连部、缓靖县回民苏维埃政府遗址、中共大金省委遗址、红军金川独立师师部遗址以及一部份红军遗留下的铜壶、钱币等;还有徐向前、李先念、康克清等革命先辈住过的遗址,数十处红军战斗、开会、训练的遗址。金川县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展馆,全面展示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使金川全县经济社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金川县灾后重建项目累计开工143个,实现了在重建中跨越式发展。
| 展览馆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