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运。实施黄河中卫段疏浚通航工程,加强黄河中卫段水运安全管理,加大旅游区游览船只的监管力度。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流通现代化。建成迎水桥物流中心、中宁物流园区和海原新区物流中心,打造宁夏中西部物流基地。根据中卫市产业重点、产业布局和商贸流通业态,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分步规划建设物流产业园区,带动物流业发展。充分发挥迎水桥铁路编组站的区位优势,建设迎水物流园区。依托中卫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优势,建设中卫内陆无水港,建立产品进出口快速通道,加强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的合作,开辟便捷畅通的“出海通道”。建设中宁物流园区战略装车点、集装箱中转站、物流配送区、仓储加工区等七大功能区,把战略装车点建成物流园区的核心。切实抓好海原新区物流园区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三个大的物流园区,物流货物总量达到1亿吨以上。
第十一章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教育改革发展,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定基础。推进文化体育创新,深化文化体育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增强文化体育发展活力,加快发展文化体育产业,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市民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做好人口工作。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坚持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加快推进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和自治区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新建改造中小学32所,全面消除中小学校舍安全隐患,切实解决“大班额”、“大通铺”问题;建设幼儿园21所,全面解决城乡幼儿教育问题。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促进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6%以上,普职比大体相当。积极发展特殊教育,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加强教育行政管理、校长、教师三支队伍建设,着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加强与国内知名职业教育学院联合办学,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全力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努力将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办学条件优越、实训设施完备、办学特色突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二、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制定和完善特色产业和设施农业技术操作标准,提高硒砂瓜、蔬菜、枸杞、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科技水平,建立3-5个自治区级产业示范园区,培育自治区农业技术创新中心2-3个,动植物良种及先进技术覆盖率达到95%,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深入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和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开展农民种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加强重点骨干企业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加快企业专利产品和专利技术的开发申报,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5家。着力提升沙产业发展水平,把中卫建成国家级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示范区。积极鼓励商标培育、品牌创立和专利申请,提高全市品牌创新能力,切实保护知识产权。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强科普教育基础工程建设,筹划建设中卫市科技馆,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趋势,主动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市之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卫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重要人才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服务发展、以用为本”的要求,围绕建材冶金、能源化工、生物制药、设施蔬菜等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农业特色产业,着力培养技能人才,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科学用好现有人才。积极创新和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平台,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四、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拓宽融资渠道,开工建设市体育场、影剧院,中宁县杞乡体育中心,海原县图书馆等重点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市体育馆等公共体育设施,组织体育竞赛活动,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健全完善市、县、镇(乡)、村(社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市“五馆三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镇(乡)综合文化站和村级(社区)文化室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扶持农村文化示范户,充实农家书屋,培养农民文艺团队,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文体广电产业发展空间。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充分挖掘黄河文化、枸杞文化、回乡风情等地域文化资源,积极创作文化精品。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着力提高中卫旅游文化形象。
五、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建成市人民医院精神病科大楼,扩建海原县中医医院,建设市、县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机构业务用房。新建(改扩建)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为基层医疗机构配备医疗设备,夯实农村卫生基础,构建功能更加完备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逐步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疾病诊疗规范化程度。加强食品药品科学监管,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测机制。建设市级医院“重症监护室”,提高危重病患者的救治能力。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卫生监督工作,健全完善妇幼卫生体系,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加大群众卫生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切实提高城乡群众健康水平。到2015年,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降至18‰、22‰、34人/10万人。
六、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
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政策法规,积极推进全员人口宏观管理信息化工程,大力开展优生促进工程,深入落实计生民生工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5.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8‰以内。
第十二章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促进就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打牢社会进步基础,保持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