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启动实施“高校教师国际交流计划”。一是实施“高校领导者海外培训项目”,每年选派50名左右的高校书记或校长赴海外进行培训。二是实施“高校中青年学术骨干海外研修项目”,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海外进行培训。三是实施“青年教师海外培训项目”,每年选派200名青年教师赴海外进行培训。
(2)完善高等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根据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主要包括以下3项具体措施:
①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提高省属高校的生均拨款水平,力争到“十二五”中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投入每年增量部分安排一定比例用于高等教育,探索建立省属高校多元投资新机制。研究制订省属高校债务化解方案,妥善解决高校债务问题。支持高校盘活存量资产,特别是闲置土地资产,资产处置收入由省财政部门按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在扣除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费和必须上缴国家的部分后,主要用于偿还建设债务。
②探索试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进一步调整完善高校收费政策,分类进行高等教育办学成本测算,探索试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③加强高等学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省级层面:研究制定《武汉城市圈高等学校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在查找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管理措施、有效预警处置等方面,进一步细化相关措施。高校层面:建设有高校特色的廉政风险防范体系(华中农大、襄樊学院)。
(四)湖北省教师资格注册制度。
为推进这项改革,主要从以下方面重点推进:
1构建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以县域为单位,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建设,提高继续教育机构装备水平。从2010年起,进一步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登记制度,实现教师继续教育与教师绩效考核制度的有机统一。进一步推进教师现代远程教育,促进教师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构建科学的教师终身学习课程体系。
2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从2010年起,重点启动“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二期),5年内再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10万人。继续实施好“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及“特岗计划”,探索建立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
3建立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教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一是探索建立教师终身学习机制。加强教师终身学习机构建设,遴选100所左右的教师教育机构、300所左右的教师实习基地进行重点建设;委托相关机构研究制订科学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标准。二是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价机制。研究制订教师专业化发展评估指标体系,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评价教师重要标准和内容;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促进教师评价的科学化;建立非在职教师的教育见习与实习制度,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
(五)改革教育督导运行机制(随州市、孝感市整体进入)。
1构建更加完善的督导工作体系,提升教育督导整体实力。一是推进区域教育督导整体发展。树立区域教育督导的整体观念,加强对区域督导工作的规划和指导,全面加强教育督导的基础建设(人员、编制、岗位、经费)(咸宁市、利川市)。二是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发挥武汉市的已有优势,壮大实力,扩大影响,提高工作层次。建立完善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三位一体”(随县、孝昌县、屈家岭管理区),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五教统督”,自评与督评相结合的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汉南区)。三是对教育督导工作实行项目谋划和管理。建立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考核问责制度(宜昌市、黄石市);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孝南区、夷陵区、襄阳市、潜江市、汉南区、汉阳区、郧县、竹溪县、张湾区、梁子湖区、松滋市、监利县、公安县、鄂城区、兴山县、洪山区、远安县、襄州区、宜城市、枣阳市、樊城区、应城市、伍家岗区、鹤峰县、掇刀区、京山县、荆门市、沙洋县、钟祥市、黄梅县);建立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幼儿园)督导评估制度(襄阳市、丹江口市、竹山县、应城市、宜都市、老河口市、安陆市、随县、东宝区、松滋市);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专项督导评估制度(襄阳市);研究制订新的教育发展水平评估验收制度(天门市、襄城区、随县、广水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