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投入目标。全省研究开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以上。企业研究开发投入经费支出占全省研究开发投入的比重稳定在65%以上,全省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立较为完善的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银行信贷、企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到2015年,全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达到20亿元,创业投资资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
--自主创新主体培育目标。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学研结合的创新组织;培育一批拥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和科技型上市后备企业,使其发展成为各产业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到2015年,在全省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形成各类创新型企业300家,发展形成250家细分市场龙头企业,组建50家省级以上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30家科技型上市企业。
--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目标。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开放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到“十二五”期末,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0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150个,其中: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达到20个。新增60个具有较强原始创新能力的知识创新团队。全省SCI、EI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全国前五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工业、农业及社会民生重点领域,攻克和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一批有效促进产业升级、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十二五”期间,组织实施80个重大科技项目,研发突破400项以上产业关键技术,推进100项重点成熟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市场化应用。其中,在农业领域建设100个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创新活跃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在社会发展领域力争建立20个省级以上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对民生及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三)总体部署。
“十二五”期间,全省科技发展围绕“一、三、四、五”的思路进行总体部署,简称实施“1345工程”。
围绕一个中心:即紧紧围绕进一步把科技优势转化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优势这个中心任务。
完善三个体系:即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要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以高新区、孵化器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强化四个重点:一是围绕新兴产业培育及支柱产业转型升级,选择确定35个重大技术方向,加强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培育创新主体,完善创新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围绕惠及民生和社会发展的科技进步,选择5个重大技术方向,实施4大民生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围绕信息、生物、材料、能源、资源、环境等领域,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加强培育创新人才和基地建设,提升知识创新水平;四是围绕全省“两圈一带”战略实施,完善自主创新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即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专项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专项行动、产学研结合专项行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科技投融资平台专项行动。
三、重点任务
(一)突破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重点产业振兴升级。
围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充分依托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发展基础与优势,按照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的思路,大力加强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高技术产业突破性发展,广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工业支柱产业调整振兴,不断增强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1电子信息产业。
抓住信息产业第三次革命浪潮的机遇,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优化环境实现产业突破,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发展,以重大成果规模化应用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实现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通信与网络。充分发挥我省光通信产业链较为完整的优势,加快发展下一代网络系统与设备。促进光传送网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扩大光接入设备的产业规模。大力加强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制造和示范应用。积极开展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等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并推广实施相关的行业应用。
电子材料与器件。大力推进特种光纤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无污染、环保型基础元器件和关键材料。加快电子元器件产品升级。大力发展光电器件、光模块、关键专用芯片等光通信专业元器件和组件。发展集成电路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及配套产品。加快平板显示器件关键材料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围绕智能电网、电机节能等领域,提高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发能力。
软件及信息服务。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数据库及信息安全软件等优势软件产品,加强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加强3S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加快发展地球空间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应用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加快开发以视、音频信息服务为主体的数字媒体内容处理关键技术开发。加快培育信息服务新模式新业态。
专栏:产业创新能力建设主要任务和目标
创新主体培育:积极培育60家左右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武汉邮科院、烽火通信、武汉长飞、华灿光电、襄阳新华光、立得空间、江通动画等40家企业成为细分市场龙头企业。力争“十二五”期间新增8家上市企业。
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以上方向,重点推进和建设40家左右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4家左右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建立20家左右省级以上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在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射频识别、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纤接入等领域积极培育和推进建设10个左右产业技术战略联盟。进一步提升软件测试、光电测试等公共技术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加快推进武汉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及其他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重点推进和建设20个左右省级以上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