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水产原良种繁育。以汉江流域主要养殖优势品种为主,按照“布局合理、种质优良、品种多样、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要求,完善水产良种生产保障体系,提高品种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水产良种提纯复壮、联合育种试验、优良新品种引进和示范、重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结合全省水产良种体系建设规划,重点在汉江流域建设国家级水产遗传育种中心1个、原良种场5个、重点苗种繁育场20个,年生产各类水产良种300亿尾,基本满足本地区生产需要。
(四)完善农业支撑体系建设。
1.大力实施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工程,推进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
(1)实施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项目,加快生态家园建设。确保完成“十二五”期末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有120万户用上沼气,基本实现配套改厨、改厕、改圈的目标。同时,将沼气建设与服务体系相结合,新建乡村服务网点1400个、县级服务站26个。在大中型养殖场建设沼气工程,到2015年三分之一的养殖场配套实施沼气工程。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力发展秸秆气化(秸秆沼气)、碳化、压缩成型技术,到2015年利用秸秆能力达到18万吨。在新农村示范点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15万台,利用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
(2)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等节约型农业。大力推行节本、省工、降耗的高效农业模式,促进再生资源的循环、永续利用和非再生资源的节约利用。重点打造粮食转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秸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链、以动植物互利为纽带的再循环利用产业链。大力推广“猪-沼-果(菜)”和渔猪结合、果园养鸡、渔稻共生等高效生态模式。“十二五”期间,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建设循环农业示范村80个、示范场35个、示范县7个。
(3)实施农村清洁工程。2010-2015年,重点建设3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引导农村集中回收处理生产生活垃圾,治理工业废水和有害化学物、有机物污染水体,实现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全面净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建设标准体系。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把农业标准贯穿于生产流通各环节,做到产前、产中、产后有标可依,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充分整合农技推广部门、科研单位、质检机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资源优势,推动农业标准进村入户和进基地。
(2)建设检验检测体系。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切入点,建立固定检测与流动监测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农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水平。2010-2015年在汉江流域建立完善的市级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和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站,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建设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为切入点,建立制度化管理、关键点控制的运行机制,加强农产品、农业投入品、产地环境的全程监管和信息发布。
(4)建设认证标识和可追溯体系。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为切入点,建立标准支持、质量认证、标志管理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制度、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生产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农业品牌化。
(5)建设预警应急防控体系。以建设动物疫病和植物病虫害的预警预报防控网络为切入点,建立省、市县、乡镇、农村和企业五级联动的运行机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应急防控能力。
3.建立和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增强现代农业服务功能。
(1)完善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体系。围绕“以钱养事”和加强农村公益性服务的要求,尽快建立以国家公益型推广服务机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新机制。
(2)大力发展农民自我服务性专业合作组织体系。按照“民管、民有、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把农民组织起来,让更多的农民进入合作经济组织网络,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3)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强化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强化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政府、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服务网络,推进农业生产产业化、经营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切实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优质服务,将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现代农业的经营服务提高到全新的水平。
4.搞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1)加强农业信息和农业政策的宣传,建立健全区域内的联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确保信息畅通。
(2)完善支持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各项农业补贴政策,改进补贴方式,使补贴政策落实更直接、更便民、更及时、更有效,确保落实不走样,到户率达100%。
(3)及时发布农业新技术和农业展销会、博览会的相关信息,推动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发展能够“引进来,走出去”。以湖北蔬菜网为载体,完善省内外市场信息采集点和观测点建设,构建全省蔬菜产销信息服务网络,切实推进蔬菜产销衔接。10万亩以上集中产棉县(市、区)建设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健全棉花技术推广体系,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实施“走出去”战略。
1.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有自营出口能力的龙头企业。通过外引、内联、整合、重组一批出口大中型龙头企业,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排头兵。汉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重点建设食用菌、水产、蜂产品、生猪、山野菜、茶叶、水果、芝麻、禽蛋、蔬菜、晒烟等出口产品基地,扶持其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