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信息通讯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和专项信息系统建设,形成完整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信息与指挥体系,提升指挥能力。
1.规范信息报送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的时效性、精确性,一旦出现灾情或紧急重大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如实上报进展情况。加强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掌控和研判,构建覆盖面广、灵敏度高、运行协调的情报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完善的信息报送机制。对可能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信息,特别是苗头性信息进行全面评估和预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
2.强化综合应急平台系统建设。统筹规划专业部门通信能力建设,以专业应急通信为主、公用应急通信为支撑,补充适用的卫星通信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平台的能力,确保现场联络畅通、信息上报快捷、指挥直达现场。在进一步完善省市两级综合应急平台的同时,加快推进市(区)级应急平台建设,努力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各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全市综合应急平台。充分利用各部门专项应急指挥设施和资源,重点发挥公安监控和处置指挥系统、人防基础设施和指挥系统、无线电和卫星通信系统等平台,建立健全全市固定、机动、现场三大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
3.完善专业应急指挥系统。依托公安、民防、气象、水利、农林、交通、海事、城管、卫生和地震等部门信息系统,根据应急救援指挥的需要,分级建设集灾情信息管理、救援决策支持、救援指挥调度等功能的灾害应急救援信息与指挥系统,形成市和市(区)两级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整合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及危险化学品、消防、水上搜救、电力、旅游、特种设备等专业信息系统和通信基础设施等资源,建设市和市(区)两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形成覆盖全市的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各级环境污染事故、辐射事故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平台,初步实现省、市、市(区)三级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各级信访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安指挥调度系统,加强反恐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4.加强城市应急联动建设。按照“信息统一接报,分级分类处理”的原则,推进公安、卫生、消防、市政等应急服务平台的整合和联动,建立市、市(区)两级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实现各职能部门之间快速反应、协调高效的应急处置,提高城市公共安全管理能力。整合现有各相关部门的政府服务热线和公益性服务电话,建设非紧急救助服务平台,受理公众非紧急求助及对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投诉建议等,与紧急报警平台之间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互联互通。
(五)加强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管控措施,继续加强可能危害社会安全人员的滚动排查、重要目标单位防护和危险物品管控,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整体防控效能。
1.创新社区管理体系。加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民间社会组织建设,有效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效率。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2.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等出台或审批前,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开展系统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加强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环境保护、企业改制等重点领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化解预案。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畅通有序、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长效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强化社会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公安队伍为主体,以专业化防控力量为骨干,以群防群治为补充,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加强社会巡逻防控网建设,构建覆盖城市主干道、重点部位、易发案地区的社会面巡逻防控网。深入推进城乡警务战略,提高社区防控能力,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加强区域警务协作,增加设立治安检查站或治安卡口,全面建成市、市(区)、镇(街道)三级治安防控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综合治理,建立覆盖全市的社会治安监控网络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对网络等非传统安全因素易出现领域的管控手段,提高网上信息监控和网上舆情引导能力。
(六)加强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整合各类应急队伍资源,进一步健全以公安、消防、武警、驻苏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为骨干的突击力量,以各类专业队伍为主体的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