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积极培育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启动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创建工作,“十二五”期间每个县域内建设1-3个重点中心镇或特色镇。重点中心镇要增强产业集聚能力,按小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特色镇要以历史文化名镇、旅游名镇创建和资源开发等为载体,增强吸引力和服务功能。选择部分镇区户籍人口5万以上、产业支撑强、区位条件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中心镇和特色镇,开展强镇扩权试点,赋予其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城建、环保、治安等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大财政、金融、用地、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等支持力度,打造发展领先、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的镇级市。
28、稳步推进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加强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目标考核,全面完成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开展“宜居村庄”创建和旅游名村活动。把村庄集并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充分利用环境整治、危房改造等扶持政策,创新建设模式,拓展服务功能,推进农村新社区和中心村建设。
29、引导农民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带动和政策激励,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投资建设可直接受益的“家门口工程”的积极性。鼓励民营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中可经营性项目,采取资源互补、产权与经营权置换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建设。
30、协调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在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尊重农民在进城和留乡问题上的自主选择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31、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水平,推进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推进校宿安全工程,加快薄弱学校改造。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继续实施“农家书屋”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构建基本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送戏、送书、送电影下乡工程。支持办好农村题材的报刊、频道和栏目。继续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村村通”工程。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推进乡镇农民体育项目基地、村综合运动场建设。加大农村公共医疗卫生投入,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室的建设和改造,完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施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加强以血吸虫病为重点的重大疾病防治。加强农村妇幼保健工作。全面做好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切实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实现服务均等化。开展出生缺陷预防,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对计划生育家庭给予政策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