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尾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合理布局港口建设。充分发挥海岸线长的优势,整合港湾资源,优化港口布局规划和开发方案,主动参与全国港口分工,启动汕尾新港区的规划建设,力争建成10万吨级以上枢纽港。加快大电厂码头的规划建设,逐步形成以通用泊位为主,兼顾专业化要求,大、中、小泊位相结合,疏运畅通,功能齐全的地区性港口群。
  --谋划建设一个通用机场。认真开展通用机场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拟在原海丰林业机场基础上进行规划建设,规模按3C级标准建设,占地面积136公顷,总投资20亿元,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第二节 完善能源保障网


  依托优良的深水港湾条件,以增强电网供电能力、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能源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完成茅湖站扩建、胪岗至祯州线路工程(汕尾段)等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及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县级110千伏电网的改造,对一批110千伏、35千伏老变电站进行改造和增容,改造陈旧输电线路,以高新技术确保输电、配电安全可靠、优质高效。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发展以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为重点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地热能、海洋能开发利用。加快建设天然气和成品油管道,加快能源储运、供应体系建设,构建油电气能源保障网络,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第三节 建设现代信息网


  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政府推动、市场导向、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构建先进、完整、高效、实用的信息化体系,逐步实现“数字汕尾”。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智慧物流、交通、制造、家居、金融、医疗、环保等诸多领域,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处理的生活、产业、社会管理新模式,构建城市智慧环境,打造“智慧汕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和谐发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宽带接入网和业务支撑网。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全市政务信息网,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社会保障网等重点网络建设,全面推行政务信息网上发布、传递和共享,提高信息公众服务和应用水平。

第四节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建立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完善防洪防潮抗旱指导系统和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建设。强化螺河、黄江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健全城乡防洪体系。加快中心城市和县级城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提高防内涝能力。加快实施海堤达标建设,健全防洪防潮工程体系。继续推进万亩以上灌区续建配套、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消除病险水库和水闸安全隐患。以百里海堤爱海工程为重点,推进中心市区、县城防洪(潮)工程的建设,市区防洪(潮)标准达到100年一遇,县城防洪(潮)能力达到50年一遇。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构筑沿海绿色屏障。加快现代供水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建立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新机制。积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到2011年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使全市农村群众饮用水达二级标准。

第八章 努力扩大内需


  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消费,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第一节 全面扩大投资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续建推进一批、对接争取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招商引资一批”五个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项目的生成机制和推进机制,紧扣国家政策导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认真谋划一批牵动性大的项目,以战略促规划,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保投资,强化项目支撑作用,逐步建立增速平稳较快、结构持续优化、效益不断提高的投资增长机制。
  --优化投资结构。结合主体功能区划分,突出汕尾特色,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产业投资比重,把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显著提升服务业比重,重点加大对电子信息、电力能源、现代服务业、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继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民生工程、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拓宽融资渠道。全面推动市场融资。着力解决存多贷少,存贷比失衡的问题。重视发挥现有国有银行作用,又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及外资金融保险机构来汕尾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增强银行之间的竞争,来促进银行放贷。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完善信用担保、资信评级、信用调查征集等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加快担保中心发展;扶持汕尾国泰担保公司、陆丰市全美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陆河县泰鑫小额贷款公司、汕尾农村信用社等本地金融机构的发展,使之成为地方微小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伙伴银行。着力推动资本市场运作。积极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探索发展创业投资、资产证券化等。积极构建政府融资平台,尝试发行企业债券。大力发展保险业、信托等金融业务,为各行各业扩大投资拓宽融资渠道。

第二节 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鼓励企业在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开拓国内市场。支持企业发展虚拟经营、连锁经营、网络经营,扶持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发挥行业龙头企业营销网络优势,吸纳中小企业进入其营销链,实现营销网络资源共享。鼓励企业参与广交会、高交会、山洽会、中博会、文博会、侨博会、海博会等国内各项大型经贸活动和各类专业展会。大力支持打造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影响力和市场主导型的专业展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宣传汕尾品牌,推销汕尾产品。积极通过在外汕尾商会通路搭桥,与各专业市场建立多层次合作联系,实现产品销售的直接对接。鼓励在外汕尾人在特定的区域创建汕尾产品仓储中心,鼓励汕尾商会开展汕尾产品展销活动,创建汕尾“产品销售中心”、“品牌展示中心”,努力开拓国内市场。

第三节 有效扩大消费需求


  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政策,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培育消费热点。落实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预期,保持社会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扩大家电、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等重点消费,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体育健身等热点消费,支持开展社会性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推进便民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着力打造“大、专、特”市场,打造集散能力强的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群。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鼓励和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措施,优化开发环境,有效激活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改善消费环境。完善市场监管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消费法制环境。切实加强食品安全和商品质量监管,突出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倡导新的维权理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规律和方式。以完善信贷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提高消费信用。

第九章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高我市的创新综合实力。

第一节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高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加强工业设计,发展创意产业。扶持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驰名商标,以名牌产品推动产业发展,力争食品制造、纺织服装、金银珠宝首饰及圣诞礼品等行业在名牌塑造上有新突破。全面实施“创新工程”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发明创造;加强产品质量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力争到2015年建立1个海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和2-3个省级检验站。积极扶持企业建立科研机构,力争到2015年建立5-10个研发中心,不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节 加强技术创新


  统筹原始科学创新、关键技术自主创新、重大系统集成创新的协调发展,统筹支持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知识技术转移转化和规模化产业化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系统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性进展。大力支持产业技术联盟,搭建公共服务、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区域核心竞争力。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2015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2件。

第三节 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构建区域创新网络,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化。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鼓励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企业为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专业化服务。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重点支持自主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对关系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共性技术的财政扶持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科技创新的投入、运行和激励机制。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科技环境。到2015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
  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全民科学素养。营造宽松、自由、兼容并蓄、鼓励个性发展和创造、勇于探索、艰苦创业的文化氛围,焕发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积极挖掘和整合科技资源,不断拓展现代科技的应用领域,提高科技成果的社会共享度,形成崇尚科学,依靠科技进步的广泛社会基础。加强科技馆等科普设施建设,为科技普及应用和成果展示提供平台。

第四节 培育和集聚人才


  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素质的战略任务。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积极推行柔性引才纳智政策。研究制定汕尾市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探索吸引用好留住人才的办法,动员鼓励大学毕业生回汕尾创业。不断探索新的选人育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等形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壮大我市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第十章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纾解民困,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生活、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和谐。

第一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和落实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完善职工工资共决机制,严格执行并适时提高最低工资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引导企业合理进行工资分配。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使更多农民拥有薪金、股金、租金和保障金,促进收入较快增长。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健全扩大就业增加劳动收入的发展环境和制度条件,促进机会公平。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第二节 促进充分就业


  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降低创业门槛,完善创业优惠措施,建立创业引导资金,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农民住房抵押贷款、税费减免等创业扶持政策,积极引进、开发和推介创业项目,鼓励全民创业。实施“城乡就业援助工程”和“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计划”,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依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就业训练中心建立培训就业综合服务基地,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加快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劳动执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规范劳动合同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劳动者权益。完善工资集体协调制度,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失业调控,防范和化解失业风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五费合征”,稳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机制,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以上。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步伐,到2012年实现新农保全覆盖。依法落实农村“五保”、城镇“三无”救济对象、对贫困残疾人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的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设和完善市、县(市、区)两级社会福利院和残疾人基础设施“五个一工程”,实现社会养老服务“9073”(90%家居养老服务、7%日间托养和3%全托养服务)目标,解决城镇老年人收养和残疾人服务的问题。

第四节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健康水平。按照国家和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不断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一村一站、一镇一院、一县三院”建设,强化区域医疗资源统筹共享,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医院创建三级甲等医院,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药品供应网络和监督网络,切实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建设卫生防疫信息系统,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工作,推进食品卫生监管、药品监管和疫情报告管理信息化。到2015年,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全市人口期望寿命达到78岁以上,力争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以上。

第五节 大力实施城镇安居工程


  实施“城镇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廉租房,开发中低价商品房,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力争到2015年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2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基本得到保障。实施“农村安居工程”,多渠道改善农民工等其他住房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大力扶持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和水上渔民安居,五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房、茅草房和泥砖房改造。

第六节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依法生育,优生优育。切实维护低生育水平,进一步完善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新的《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落实和后进转化两个重点;着力完善层级动态管理、综合治理、利益导向三大机制;深入开展创建“两无”(乡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村居委会无政策外出生)、打击“两非”(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综合改革、集中服务四项活动,努力实现地区类型的转化。继续有效控制违法生育,稳定人口出生率。“十二五”期末,确保全市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8‰以内,户籍人口和一年以上外来常住人口控制在310万左右。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加快养老托老所、老年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第十一章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突出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科教为基础、文化为支撑、人才为关键、制度为保证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市,提升汕尾文化软实力。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推进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布局,加快实现普及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加快调整中小学布局,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全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年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十二五”期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6%以上。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规模相当,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快扩大中职办学规模。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鼓励和支持采取合并、集团办学等形式,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发展和壮大职业教育,坚持集约发展,做大做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好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广播电视大学和汕尾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职业类学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提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加强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教师培训体系、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机制建设,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引领力的名教师名校长。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加快城乡教育信息化资源均衡配置。

第二节 建设文化强市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