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品牌培育体系。大力支持食品企业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一是巩固现有品牌,继续支持做大做强。二是鼓励食品龙头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生产高端产品,创建国际品牌。三是引导一批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北京知名产品,扩大规模、资源重组,加快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四是在全市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食品企业,运用科技创新、智力引进等多种培育方式,逐渐形成规模和品牌效益。五是做好“老字号”食品的传承与创新,开发新北京特产。六是实施“大市场营销”战略,构建信息化营销网络,通过加大产品出口、参加国内外知名食品展会等形式,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四)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积极推进食品工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大政府的引导力度。一是积极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通过在生猪屠宰、乳制品加工重点企业建立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和信息化运营平台试点,逐步构建起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支撑服务体系。各区县和有关控股(集团)公司也要支持重点食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边试点,边提升,有效的在全市食品企业推广。二是通过推进“两化融合”工程建设,在食品加工企业普遍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监控系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的目标,确保从源头到餐桌全程食品链的安全。
(五)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一系列食品安全工作要求,与工商、质监、商务、卫生等部门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要求企业执行在原料基地、生产工艺、产品标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市场准入条件。加大投入,提高产品质量软、硬件的检验检测能力。完善企业质量安全的内控制度,特别是肉制品、乳制品等高风险行业要严格执行食品原料、添加剂及相关产品进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健全监督、抽检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
(六)加大扶优引强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工业,积极培育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食品企业集团、过五十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和过二十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扩大市场占有率,构建食品工业配套产业链。各区县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工业开发区、都市产业园和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落户,形成特色食品产业聚集区。
(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食品行业节能减排,扶持企业清洁生产。鼓励食品骨干企业发挥资本和技术优势建设现代化水平高、能耗低、效益好的规模企业。支持食品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善生产装备,开发绿色、休闲、健康产品。引导食品企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副产品利用率。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规范和引导,淘汰一批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