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苏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当前粮食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保障苏州粮食供应安全的压力和任务有增无减,且没有经历应急保供的考验,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一是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偏小。目前的地方储备计划是2004年由省政府下达的,当时苏州的商品粮人口约625万,2009年底,苏州的商品粮人口已达1070万左右,现有的储备规模仅能维持45天的口粮消费量,与国家规定的"销区6个月、产区3个月"的标准存在明显差距。我市"两个不可逆转"决定了地产粮自给率低,年度产需平衡缺口大,对外来粮源依赖程度高的状况,而现有地方粮食储备规模明显偏小,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相匹配,调控市场的物质基础薄弱。二是粮食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粮食仓容不足,仓储布局不够合理,不能适应市场化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储备粮管理和规模经营后粮食收购的需要,部分仓容陈旧失修、配套不齐,难于满足科学保粮的需要。加上粮食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的普及,高水分粮食入库常态化,粮食安全储存的风险很大。物流体系缺乏铁路、公路、水路的无缝对接,没有形成高效、快捷的大流通格局。三是地方国企竞争力不强。市、县两级国有粮食购销公司在资产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缺陷,保供调控的能力不强,主渠道作用不明显,与其承担的功能和作用严重不符。在当前大型央企、外企等主体快速布局全国市场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资产整合,提高竞争实力。

  (二)"十二五"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国内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国家整体实力大幅提高,但各种矛盾也会不断凸现,国际环境不容乐观,粮食安全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从国际粮食市场形势看,全球气候异常是今后一个时期制约粮食稳定生产,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人口的不断增长、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污染、战争等情况,将使全球粮食供需长期趋紧。各国政府将更加重视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利用国际粮食市场资源调剂空间将受到制约。

  从国内形势看,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列为国家三大战略安全。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连续7年丰收,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了重要基础。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仍然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面临增产难度大、价格上升快、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品种结构矛盾突出、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困难,粮食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

  从我市的情况看,"十二五"期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已经确定,建设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市粮食保供工作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是粮食自给率继续降低,对外来粮源的依赖度将越来越高。据测算,"十二五"期间粮食产需缺口将增加30万吨左右,缺口总量将达270万吨,其中粳稻170万吨左右,对外来粮源的依赖度将高达75%。二是供求趋紧竞争激烈,掌握粮源将越来越难。由于全国粮食供求已进入紧平衡阶段,粮源竞争已经十分激烈,我市又毗邻上海、浙江两个大销区,加上东北粮运输车皮紧张、资金风险、损耗大、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掌握粮源已成为我市必须首先考虑解决的一个难题。三是市场主体多元化趋势有增无减,依法管粮的责任将越来越大。由于粮价进入上升通道,涉足粮食经营的主体增加,给依法管粮增加了难度。特别是由于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药、重金属、病菌毒素、添加剂等因素正威胁粮食质量卫生安全,需要切实加强监管。"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颁布实施《粮食法》,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粮的责任将明显加大,对队伍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四是自然灾害频发市场波动加剧,政府宏观调控的任务将越来越重。由于粮食生产的周期性和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外资、游资快速进入粮食领域,粮价上涨压力加大,市场波动必然加剧,政府采取调控和应急保供措施,维护市场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五是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服务民生的领域将越来越宽。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广大种粮大农户的产后服务和流转出土地农民的粮食供应成为粮食部门新的服务重点。当前,产后服务的需求与整体仓储设施分散、陈旧、落后的现状,农民口粮供应的需求与农村供应网点缺乏的现状产生巨大的矛盾,迫切需要加快传统粮食流通产业向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