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通知
(甘政办发[2011]18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八月八日

甘肃省“十二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前 言



  甘肃省有56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人口24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9.4%。本规划所指民族地区是指甘南藏族自治州、临夏回族自治州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共21个民族县市,总人口33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2.9%,国土面积1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
  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省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0〕52号)要求,依据《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甘政发〔2011〕21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以来,全省民族地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历史机遇,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成功克服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认真组织实施《甘肃省民族地区“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甘发改规划〔2006〕999号),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社会和谐,如期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保持快速稳步增长。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4%,民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由2005年的5.7%上升到2010年的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555元,年均增长14.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6元,年均增长11.3%,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全省民族地区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5840公里,第一条高速公路康临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第一个飞机场夏河机场开工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石羊河流域治理工程等重大水利和生态工程顺利实施,东乡南阳渠工程田间配套工程、牧区节水示范工程、刘家峡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临夏市大夏河南岸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城镇建设有效推进,临夏、合作两市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县城道路、给排水、防洪、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自来水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农牧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基本解决了行政村通电话、通邮、听广播和看电视的问题。
  --特色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强化农牧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依托矿产、水力、农畜产品、旅游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和以旅游、商贸为主的第三产业,水电开发、矿产开发、民族贸易、清真食品、民族旅游、高原农业、农畜产品加工、民族医药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白龙江、黄河、洮河、大夏河、黑河(一江四河)水电资源开发有序推进,甘南州已建成水电站165座,总装机容量101万千瓦,实现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在建水电站49座,装机容量70万千瓦时。临夏州已建成水电站52座,总装机容量205万千瓦时,年发电量达到99亿千瓦时,在建水电站15座,总装机容量33万千瓦时。水电开发成为民族地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带动了黄金开采、硅铁冶炼等资源开发以及农副产品、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
  --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21个民族县市全部通过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省级验收,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更名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并升格为本科院校,成为我省民族地区首个本科高校。初步形成了包括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内的比较完整、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体系,规模不断扩大,质量稳步提高。实施远程教育,搭建优质教育资源平台,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加大了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卫生保健系统建设,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得到提高,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等问题有所缓解。基本实现了县县有文化馆、图书馆的目标,城乡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初见成效,广播电视覆盖率基本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推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省民族地区。加强了对老年人、残疾人的服务和权益保障。
  --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以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草)、“三化”草地治理、围栏封育、退牧还草、舍饲圈养、禁牧休牧、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综合措施为主的生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项目开始实施,对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库区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有计划地保护,局部生态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
  --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取得成效。以改善保安族、撒拉族、裕固族三个人口较少民族的116个聚居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重点,投资2.06亿元建设了636个项目,公路通达率达到76%,电力、通讯和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2%、91%和86%,全部达到国家考核验收标准。使全省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吃水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全面完成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建成了马鬃山镇饮用水净化工程、肃北县芦草湾党河大桥、国门小学、西滩养殖基地、马鬃山绒山羊改良等59个重点建设项目,集中解决了边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的问题,推动了肃北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游牧民基本实现定居。实施了《甘肃省牧民新村建设规划》和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了玛曲县尼玛镇萨合村等“牧民新村”,甘南州6686户游牧群众基本实现了定居,有效地推动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环境条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