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现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再经过几年努力,到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两型示范城市,国际化城市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形成重要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实施全域功能分区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着眼长沙未来在全国和中部地区定位,明确主体功能区、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建立差异化的政策体系,促进主体功能定位清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第一节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与潜力,合理划分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主要范围为开发强度较高、人口密度和交通负荷过大、资源环境容量接近饱和的二环以内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城市建筑容积率和开发密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完成“退二进三”,推动工业企业外迁入园,引导大型批发市场逐步外迁,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和综合服务功能。
二、重点开发区域。主要包括产业基础好、环境承载能力强、开发潜力大、能够大规模集聚产业和人口的主城区二环以外的东西两大城市片区、两个中等城市、十五个中心镇。两大城市片区:城西片区,主要包括大河西先导区范围;城东片区,主要范围为向北至铜官、丁字区域,向东至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含浏阳现代制造产业基地),向南至暮云区域。两个中等城市:把浏阳市、宁乡县建成中等城市,未来城区人口均达到50万人左右。十五个中心镇:包括长沙县的江背、跳马、安沙,望城县的铜官、桥驿、靖港,浏阳市的大瑶、镇头、沙市、沿溪、文家市,宁乡县的花明楼、灰汤、流沙河和双凫铺。每个中心镇未来集聚5万以上城镇人口,突出产业和功能的专业性,加快经济和人口集聚。
三、限制开发区域。主要范围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的条件有限、关系区域生态安全的非中心乡镇。本区域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主要任务是强化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
四、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和治理好城市规划区内以湘江流域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域,以及浏阳东部(大围山周边区域)和宁乡西部(沩山周边区域)自然生态区两片“绿肺”,建成我市的生态屏障和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专栏3 禁止开发区域主要范围
|
风景名胜区 共5个,总面积509.7平方公里。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岳麓山),省级风景名胜区4个(大围山、道吾山、花明楼、沩山)。
自然保护区 共7个,总面积59.95平方公里。其中,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大围山),续建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道吾山、周洛、白石洞),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3个(桃花岭、天雷山、田坪水库)。
森林公园 共61个,总面积1435.24平方公里。其中,续建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天际岭、大围山、凤凰山),晋升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青羊湖、黑麋峰、大山冲),续建省级森林公园3个(青竹湖、狮子山、影珠山),新建省级森林公园52个。
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公园 共3个自然保护(小)区、21个湿地公园,总面积353平方公里。其中,晋升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个,新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小)区1个;续建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新建国家湿地公园7个,新建省级湿地公园12个。
重要水源保护区 湘江暮云至傅家洲全段,株树桥水库、18座大中型水库以及100座小Ⅰ型水库,长、望、浏、宁自来水厂取水口,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河四条较大河流的取水口及水源保护区。
文物保护区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2600余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2400余处。
|
对以上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建立相应的财政、投资、土地、产业、人口管理、绩效考核等政策体系,引导经济、人口、资源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第二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适度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建立科学合理的空间开发秩序,形成“一轴两带、一主七片”的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完善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城市建设组团式发展。
“一江两岸”:坚持“沿江建设、跨江发展”,加快湘江滨水区改造提质步伐,加强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集中打造代表长沙山水洲城特色,集商务、文教、居住、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标志性名片。
西部城区:以大河西先导区为依托,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打造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将望城县部分范围纳入中心城区。推进坪浦组团、岳麓组团、高星组团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雷锋湖副中心。发挥河西科教文化优势,重点发展科教研发、文化创意、金融商务、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
东部城区:加快主城区旧城改造步伐,完善商务、商贸等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会展、金融保险、娱乐休闲等现代服务业。将长沙县部分范围纳入中心城区。提升星马组团、黄榔组团品位,加快推进星沙新城建设,规划建设以高铁新城为依托的黄榔副中心。以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拓展延伸到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和临空产业。
北部城区:推进金霞开发区的扩容提质,加快青竹湖服务外包示范区建设,加强保税中心、港口、货站等对外物流平台建设,突出物流枢纽功能,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服务外包产业和都市型工业。完善新河三角洲等滨江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商贸、居住、休闲于一体的高品质综合功能区。
南部城区:推进省府新区、暮云组团建设,加强与株洲、湘潭的相向发展,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突出行政办公、总部经济、金融服务、商务商贸、文化创意等发展。加快推进空军长沙机场搬迁,高品质规划建设大托铺、汽车南站片区等重点区域。专栏4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一轴两带、一主七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湘江服务功能轴。两带:即北部综合发展带、南部综合发展带。一主:即主城区。七片:即东部的星马组团、黄榔组团,西部的岳麓组团、坪浦组团、高星组团,北部的金霞组团,南部的暮云组团。
专栏4 城市空间结构
|
形成“一轴两带、一主七片”的城市空间结构。一轴:即湘江服务功能轴。两带:即北部综合发展带、南部综合发展带。一主:即主城区。七片:即东部的星马组团、黄榔组团,西部的岳麓组团、坪浦组团、高星组团,北部的金霞组团,南部的暮云组团。
|
第三节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调整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总体形成以湘江为轴、以319国道为带的大“十字”框架。
一、工业布局。重点建设“一带七区”。“一带”即沿319国道形成现代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区”即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望城经济开发区、长沙雨花工业园、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其他园区逐步进行整合,有步骤地实施功能置换。
专栏5 重点园区功能定位
|
园 区
| 定 位
| 重点产业
| 发展目标
|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隆平高科技园)
| 中部地区自主创新领航区,两型产业先导示范区
|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创意
| 麓谷技工贸总收入3000亿元
|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 现代先进制造业核心聚集区,长株潭城市群新型工业化示范区
| 重点发展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配件、电子信息、新材料
| 工业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
|
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
| 综合型、科技型、生态型园区,循环经济示范区
| 重点发展食品、机电、服饰、新材料
| 工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
|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含浏阳现代制造产业基地)
| 中部地区极具影响的“生物谷”,现代化工业配套区
|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健康食品、再制造产业、电子信息
| 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
望城经济开发区
| 食品产业聚集区,现代工业新区
| 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有色金属新材料精深加工业、航空航天制造业
| 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
|
长沙雨花工业园
| 新能源汽车工业新区,环保产业基地
|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产业
| 工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
|
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
| 现代物流聚集区,服务外包基地
|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和都市型工业
| 工业总产值达到300亿元
|
二、服务业布局。形成“一区一轴九极”。“一区”即以五一路、芙蓉路以及黄兴路周边区域为核心的长沙芙蓉中央商务区。“一轴”即沿湘江形成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主轴。“九极”即以高铁新城、省府新区、滨江新城、南湖新城、临空新城、金霞片区、梅溪湖片区、洋湖垸片区、望城滨水新城为依托,形成现代服务业九大新的增长极。
专栏6 现代服务业九大新的增长极
|
高铁新城 建成中部现代化高铁枢纽,重点发展现代商贸、星级酒店、电子商务、医疗服务、休闲娱乐等高端服务业。
省府新区 建成面向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省级行政商务中心,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楼宇经济、商贸餐饮、文化娱乐、科技信息等产业。
滨江新城 建成长沙市复合型新都会中心、新商业中心、新金融中心,长沙现代服务业的高端平台和城市地标。
南湖新城 建成集商业购物、美食休闲、金融商务和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片区。
临空新城 建成中部地区核心临空经济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商业服务、文化娱乐等临空高端服务业。
金霞片区 建成中部地区核心临港物流产业园、全国一流的服务外包示范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教育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
梅溪湖片区 建成长沙高新科技成果展示中心、国际智力拓展和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商务中心、国际居住中心。
洋湖垸片区 建设大河西总部经济区、生态湿地区和集中体现先导区环境友好价值的高档生活住宅区。
望城滨水新城 建成湘江西岸滨水生态商务休闲城,重点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服务、生态居住等产业。
|
三、现代农业布局。形成“三环四廊五园”。“三环”即近郊都市农业经济圈、中郊特色优势农业经济圈和远郊生态农业经济圈。“四廊”即以宁乡县、望城县为主的百里优质稻走廊,以长沙县为主的百里茶叶走廊,以望城县为主的百里水产走廊,以浏阳市、长沙县为主的百里花卉苗木走廊。“五园”即隆平高科技园、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浏阳现代农业园、宁乡农业科技园、长沙县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精细农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
第三章 坚持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需对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作用,加快形成消费、投资与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第一节 推动消费转型升级
把握消费结构升级趋势,着力培育特色消费品牌,全面提升城市消费影响力、吸纳力和辐射力,构建极具影响的区域消费平台。2015年预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00亿元。
一、培育消费品牌。有效整合提升商贸、旅游、文化、餐饮、娱乐等各类优势资源,引进若干龙头企业和标志性项目,培育独具长沙特色的消费品牌,重点打造国际文化娱乐之都、国际旅游目的地、中部购物天堂、区域医疗教育中心、区域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心,为扩大外来消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专栏7 重点培育的消费品牌
|
国际文化娱乐之都 发挥影视传媒、歌厅酒吧、演艺娱乐、动漫游戏、康体休闲的品牌效应,加强影视精品、娱乐王牌栏目的筹划和培育,形成造就影星、歌星的优势平台;规划建设大型特色主题公园,打造若干个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龙头娱乐项目,全面提升文化娱乐业整体水平和对外辐射能力。
国际旅游目的地 整合优势旅游资源,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建设以山水洲城为依托,以休闲娱乐为特色,以湖湘文化为内涵的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中部购物天堂 积极培育大众消费,提质商贸、餐饮等传统特色消费,突出发展湘菜等风味美食,打造集聚传统商业品牌、老字号、特色品牌的标志性特色商业街;着力发展高端品牌消费,建设国内外著名品牌汇集区,吸引高端消费群体。
区域医疗教育中心 依托湘雅医院百年医学品牌,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岳麓山大学城、长沙职教基地、雅礼和长郡等优势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教育中心。针对国内外中高端消费市场,加强整合医疗教育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群来长就学就医。
区域新能源汽车消费中心 以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为依托,以中国(长沙)国际汽车博览会为平台,以中南汽车世界为载体,建立一站式、立体化、全方位的汽车市场服务体系,打造区域性汽车消费中心。
|
二、打造消费平台。全面提升芙蓉中央商务区集聚辐射功能,规划建设高铁新城商务新中心和大河西滨江片区商务新中心,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加速集聚。科学规划建设重点商圈、重点市场和重点街区,合理布局大型商品批发市场和大型商品零售市场,提高特色商业集中度,增强消费吸引力和辐射力。积极培育和引进大型商贸综合体,打造标志性龙头娱乐项目,策划包装精品旅游观光线路,推动商贸、旅游、文化、娱乐等功能的有机融合,形成一条龙链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