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四川、贵州工作
根据四川阿坝州、甘孜州藏区和贵州黔东南、黔西南州特点,以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劳动力培训、干部交流等方面为切入点,推进新村扶贫工程,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根据不同地区的产业定位,扶持当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我省企业到帮扶地区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加大社会公益事业项目的援建力度,切实改善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和转移工作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开展互派干部挂职交流。与四川南充市、广元市建立经贸合作长效机制,加强产业优势互补的对接,促进共同发展。继续做好对口支援青川恢复重建后续工作,建立健全长期帮扶机制,切实加强产业对接、人才培训和项目后续管理,促进青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继续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工作
对口支援新疆阿克苏地区(含兵团一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总体部署,以促进新疆阿克苏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发展、稳定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任务,以项目建设和经贸合作为载体,积极开展经济、干部、人才、教育和改善民生等支援,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帮助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援建公益事业,加强培训和干部挂职交流工作。力争到2015年使阿克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到2020年阿克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和青海海西州。进一步完善援藏工作机制,探索多元化援藏工作渠道,做好干部挂职交流工作,选派当地挂职岗位急需的领导干部、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安排落实好第六批援藏建设项目,充分体现公益性、基础性、紧迫性和示范性的要求;力求使建设项目安排上向民生项目、公共投资项目、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具有“造血”功能的项目和智力援助项目倾斜;力求更好地发挥以干部援藏为龙头,以资金、物资援助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的综合效应,进一步提升援藏工作的实效。
(六)全面实施和谐商会建设工程,增强服务“两个经济”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国内省外浙江商会组织体系建设,改进对外省(市、区)驻浙政府办事机构、商会的指导和服务,全面提升区域经济协作社团组织的核心力、凝聚力和形象力,更好地履行“企业娘家、信息平台、维权机构、政企桥梁”的功能和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浙江经济和“省外浙江人经济”的能力和水平。
1、实施核心力提升计划
加强新时期浙商全面提升发展研究,切实加强对省外浙江商会的指导服务,引导其加强自身建设,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更好地发挥服务会员、沟通政府和促进发展的作用。引导商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商会会长年会、秘书长工作例会制度,建立健全高效运作的秘书处专职工作队伍,健全商会工作和信息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外地政府驻浙办事机构、来浙投资企业、异地在浙商会的指导服务,适时组建异地在浙商会联合会,筹建“异地在浙商会党委”。
2、实施凝聚力提升计划
加快建立全国浙商联合总会,加强全国、区域、省域等不同层面的浙江商会联动机制建设,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提供省外环境、市场需求、重大项目、重大工程、资源开发和各地政策举措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组织召开“各地浙江商会年会”、“各地浙江商会新春座谈会”和“片区商会交流”活动,加强商会信息库、项目库、数据库建设。完善在外浙商重大突发事件应急机制,配合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及时、有效、稳妥地处置突发事件。鼓励省外浙江商会提升招商引资、拓展浙江产品国内市场能力,更好地服务我省国内合作交流工作。
3、实施形象力提升计划
完善商会自律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和维护“浙商”品牌。鼓励支持商会及会员企业参加国内合作交流各项活动,举办全国性论坛、开展多形式投资对接等专题活动,实现“以商招商”、“以商引商”。引导推动商会积极参政议政,参与省内外两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广泛吸纳就业,关注公益事业,开展扶贫救困活动。
四、重大平台与重大活动
进一步构筑国内合作交流的重大平台,积极参与全国各省(市、区)和省内重大经贸会展活动,形成内涵丰富、功能齐全、富有特色的平台优势和活动优势。
(一)五类重大平台
1、搭建一批省外引进平台
通过集中包装、整体展示、多元招商,做精品牌,做深形象,构筑发展一批省外引进的重要平台,为我省发展大产业、培育大企业、承接大项目提供强有力支撑。
构筑中心城市省外引进平台。重点结合杭州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打造长三角重要的中心城市;宁波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和能源原材料基地,打造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和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温州建设以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国家重要枢纽港和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金华-义乌建设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形成一批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省外引进平台载体。
构筑产业集聚区省外引进平台。紧紧抓住省级层面规划建设大平台机遇,依托杭州大江东、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宁波梅山物流、温州瓯江口、湖州南太湖、嘉兴现代服务业、绍兴滨海、金华新兴、衢州绿色、舟山海洋、台州湾循环经济、丽水生态、义乌商贸服务业等省级产业集聚区,拓展省外引进新的发展空间。
构筑开发区(园区)省外引进平台。探索结合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以及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加强生产性综合服务引进平台建设。
专栏6
“十二五”期间产业集聚区产业引进重点
产业集聚区
| 布 局
| 引 进 重 点
|
杭州大江东
产业集聚区
| 钱塘江沿岸的大江东区域
| 突出空港经济和现代产业特色,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
|
杭州城西科创
产业集聚区
| 余杭西部和临安东部
| 突出科研创新和文化创意特色,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生态农业等项目
|
宁波杭州湾
产业集聚区
| 杭州湾南岸、慈溪市北部
| 突出海洋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运动休闲产业和现代生态农业等项目
|
宁波梅山物流
产业集聚区
| 宁波梅山岛及周边区域
| 以国家保税港区为依托,以自由贸易区为方向,引进保税仓储、转口贸易、中转、增值加工等项目
|
温州瓯江口
产业集聚区
| 瓯江口区域
| 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化”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农业项目
|
湖州南太湖
产业集聚区
| 湖州市南太湖区域
| 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高效农业项目
|
嘉兴现代
服务业集聚区
| 嘉兴中心城区的东南部
| 突出国际商务和科技创新特色,引进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项目
|
绍兴滨海
产业集聚区
| 绍兴市北部、杭州湾南岸
| 突出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等项目
|
金华新兴产业
集聚区
| 金华市区和兰溪市的东部
| 引进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特色精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项目
|
衢州绿色产业
集聚区
| 衢州市中部盆地的低丘缓坡地带
| 依托四省边界特色优势,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项目
|
舟山海洋
产业集聚区
| 舟山本岛和若干重要岛屿
| 突出海洋经济特色,引进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滨海旅游、海洋科技、现代渔业等项目
|
台州湾循环
经济产业集聚区
| 台州市区、临海、温岭的东部沿海区域
| 突出循环经济特色,引进资源再生、临港石化、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等项目
|
丽水生态
产业集聚区
| 丽水市中部的盆地区域
| 突出生态经济特色,引进先进制造业、生态旅游、特色精品农业等项目
|
义乌商贸
服务业集聚区
| 义乌市
| 突出国际商贸特色,引进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