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镇体系规划的通知


  表7
  示范区禁止建设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一览表

各市名称

水源保护区

数量(个)

水源地类型(个)

水源保护区面积(KM2

河流

湖库

地下水

一级

二级

准保护区

合 肥

4

0

4

0

88.71

132.12

335.87

滁 州

26

3

9

14

60.51

629.8

22.1

六 安

7

4

3

0

5.49

52.54

79.5

马鞍山

4

4

0

0

2.2

4.4

0

巢 湖

8

3

5

0

8.99

37.25

0

芜 湖

6

6

0

0

1.26

3.6

0

宣 城

9

5

4

0

5.62

52.47

125.3

铜 陵

2

2

0

0

0.98

7.2

12.0

池 州

5

4

1

0

5.1

7.5

12.5

安 庆

10

7

3

0

5.14

5

13.5



  第四十条 城镇发展空间布局统筹
  (一)构建合肥城镇密集区、芜马城市组群、铜池城市组群、安庆都市区。合肥城镇密集区主要包括合肥市中心城区及东部、西部、北部、西南4个新城和合肥市集中示范园区;芜马城市组群,主要包括芜湖、马鞍山、江北产业集中区、繁昌、当涂、芜湖市集中示范园区、马鞍山市集中示范园区、巢湖市集中示范园区;铜池城市组群,主要包括池洲、铜陵、江南产业集中区、铜陵县、池州市集中示范园区、铜陵市集中示范园区。安庆都市区,包括安庆中心城区、安庆市集中示范园区、枞阳县城、怀宁县城以及池州市东至县大渡口镇。
  (二)引导江北、江南产业新城建设。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各以20平方公里建设为起点,促进产城融合,建设产业新城。
  江北产业新城以江北产业集中区为核心,利用沿江港口优势和深水岸线资源,跨江与芜湖市、马鞍山市联动发展,推进现代化滨江组团大城市建设,加快与合肥、南京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产业引擎、示范区重要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
  江南产业新城以江南产业集中区为核心,发挥空港、岸线、生态、文化等综合优势,通过错位融合、创新发展,促进与铜陵市、池州市合作发展,打造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山水魅力文化新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三)促进区域主要城市空间拓展。重点推进各市集中示范园区建设,促进城市空间拓展。
  1.合肥市:继续推进“141”空间战略布局,重点打造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规划期内主要向南、向西发展,适当向北、向东发展。
  2.芜湖市:中心城区采取东扩南进中提升发展战略,建设城中、城北、城东、城南、三山五大组团,构建组团式发展格局。
  3.安庆市:选择“北进东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逐渐形成“一城两翼,两心六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4.马鞍山市:形成“一主城、两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主城区是市级综合性功能区,两片区即银黄片区和东部片区。
  5.铜陵市:依托老城,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增长极,重点发展主城区;以沿江快速通道为发展轴,依托顺安、钟鸣两镇和金桥工业区,积极构建东部城区;以横港、大通为基础,构建南部城区,形成“一主两副”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6.池州市:形成以池州市区为中心,包括青阳县城、九华山风景区在内的组团式空间布局的形态。
  7.宣城市:形成“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主城区包含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物流组团、宣州工业园区东区组成)。
  8.滁州市:中心城区为滁西、滁东、滁南片区三大片区,老城区组团、城西组团、城南组团、高速铁路站前组团、城东组团、城北组团六个组团,琅琊山风景区一个风景区构成的开放型、生态化的城市。
  9.巢湖市:按照“一体两翼三组团”的空间发展结构,实施“中心带动、西进东延”的策略,即优化中心组团、延伸半汤组团、推进滨湖组团,打造以休闲旅游为主要特色的滨湖宜居城市。
  10.六安市:按照“一环两心、三轴四区”城市整体结构,向东主动推进,向北积极延伸,向西跨河拓展,向南逐步完善,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
  (四)加强县级市和重点县城、镇的规划建设。依托扩权强镇试点形成100个重点镇,加速一批小城市(镇)的发育,引导一般镇的土地集约利用,积极引导人口向中心镇集聚。
  (五)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合理进行中心村布点,选择资源禀赋较好,发展潜力较大,交通便利,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政村建设中心村,采用农村新型社区模式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平原平均规模为3000-4000人,山区丘陵平均规模为1000-2000人,服务半径平均约1.5-2公里,辐射范围约7-10平方公里,使其成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单元。引导人口向重点发展地区、地带集聚,优化人口空间分布。
  (六)积极推进城镇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环保模范城市和环境优美城镇创建工作;严格执行生态预留地规划,切实保护好各类重要生态用地,确保市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0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5%以上;通过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利用城市绿廊、河道等生态建设工程,将城市绿地及河流生态系统提升到调控城市生态质量的高度,促进城镇生态功能的改善;通过建立城区充分的植被斑块和廊道与外围的景观结构联系起来,注重整体风貌的协调,最终建立一个完善的城乡生态网络。
  (七)塑造城镇风貌特色,提升城镇品质。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坚持城镇现代化和塑造城镇特色相统一,处理好多样与协调、重点与一般、继承与创新、发掘与借鉴的辩证统一关系,传承与发扬安徽优秀历史文化与建筑特色,提升城镇品质与竞争力,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塑造具有安徽皖江特色的城镇风貌。注重建筑单体与城镇整体风貌的协调、历史街区保护和特色新城塑造的结合、学习借鉴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统一,顺应自然地理环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开展徽派建筑艺术的再创造、塑造和谐多样的城镇特色,编制城镇景观风貌规划,并纳入城镇总体规划。

第二节 示范区区域综合交通统筹

  第四十一条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目标
  (一)到2020年,形成由横向的沿江综合运输通道、南京-合肥-武汉综合运输通道、皖赣综合运输通道和纵向的合肥-宣城-杭州综合运输通道、合肥-安庆-九江综合运输通道、六安-安庆-景德镇综合运输通道、合肥-铜陵-福州综合运输通道、徐州-滁州-南京综合运输通道组成的“三横五纵”综合运输通道。
  (二)高速公路网覆盖区内各市及大部分县,通过快速道路连接所有县级城镇;铁路网覆盖区内各市,便捷的集疏运通道通达各县级城镇;等级公路基本实现区域镇村全覆盖,完善并优化县乡道和农村路网;加强港口及集疏运通道建设,建成功能互补、有序合作的港口群;建成以合肥机场为区内枢纽、其他机场为补充的区域航空网;加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建设,配套服务示范区内产业转移。
  第四十二条 区域铁路交通规划
  以构筑现代化铁路运输体系为中心,以客运专线、城际铁路、能源通道和枢纽建设为重点,加快扩大示范区路网规模,完善路网结构,提高路网质量,努力构建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铁路网络。加快建设以合肥核、芜湖核为枢纽,以京沪、京福、沪汉蓉、商合杭和沿江铁路通道为主骨架,以皖赣、合九、六安-安庆-景德镇、六安-庐江-铜陵-宣城铁路和城市、城际轨道交通体系为支撑,干支衔接、内联外畅的现代化铁路网。到2015年,示范区铁路网布局更加完善,铁路通道实现客货分线运输,快速客运铁路全覆盖,实现示范区城市间1小时通勤,合肥1小时到南京、2小时到上海、杭州、武汉,3小时到北京、福州;货物运输便捷通畅。
  构建快速客运网。完善合肥-武汉、合肥-南京快速铁路及其配套设施,加快合福、合蚌客运专线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进度,启动建设皖赣新双线以及合肥-安庆、池州-九江、黄山-杭州等城际铁路,推进六安-合肥-巢湖-芜湖、池州-黄山、淮安-天长-镇江-宣城等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工作。
  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力发展大输送量的地铁和城市轻轨,重点加快合肥市轻轨系统建设,加快推进合肥轻轨1、2号线前期工作,合肥市初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道路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系统。支持芜湖、马鞍山等市和江北产业集中区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论证工作。结合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建设规划论证芜湖过江轻轨项目。
  完善能源和原材料运输通道。建设六安-安庆-景德镇、六安-庐江、庐江-铜陵铁路,加快推进铜陵-南陵-宣城、南京-无为-安庆铁路规划研究工作。
  提升既有路网水平。实施合肥-六安-西安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皖赣、合肥-杭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南京-芜湖-铜陵铁路扩能改造。
  第四十三条 区域公路交通规划
  以加强示范区与周边地区互连互通为重点,继续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加密、改造、升级干线公路,加强疏港道路、江南和江北产业集中区的连接线以及跨江通道建设,形成以区域高速公路为骨架、高等级干线公路为基础、运输站场为节点、农村公路为补充的公路运输网络。
  (一)高速公路网布局。形成“11-6-9”高速公路网。
  11条东向出口高速公路:宁洛高速公路安徽段、淮南至扬州高速公路、沪蓉(沪陕)高速公路、江北沿江高速公路、江南沿江高速公路、南京至宣城高速公路、扬州至绩溪高速公路、合肥至马鞍山至溧水高速公路、合肥至宣城至杭州高速公路、铜陵至南陵至上海高速公路、芜湖至雁翅至溧阳高速公路。
  6条城际高速公路:合肥至淮南高速公路、合肥至徐州高速公路、合肥至安庆高速公路、合肥至黄山高速公路、无为至铜陵高速公路铜陵长江大桥北岸接线、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
  9条高速公路联络线:天长至盱眙高速公路、长深高速公路安徽段、明光至盱眙高速公路、徐州至明光高速公路、无为至繁昌至黄山高速公路、宁国至黄山高速公路、济南至广州高速公路安徽段、高河埠至界子墩高速公路、岳西至武汉高速公路。
  (二)干线公路网。形成“12-3-3”干线公路网。
  12条东向出口干线公路:蚌埠至滁州至南京一级公路,六安至合肥至南京一级公路,庐江至巢湖至马鞍山一级公路,北沿江一级公路,南沿江一级公路,合肥至芜湖至杭州一级公路,六安至铜陵至上海一级公路,来安至天长至扬州一级公路,泾县至宣城至高淳一级公路,广德至宜兴一级公路,马鞍山至濮塘一级公路,当涂至博望一级公路。
  3条城际快速干线公路:合肥至安庆一级公路,合肥至铜陵二级公路,合肥至淮南至蚌埠一级公路。
  3条联络线干线公路:滁州至全椒一级公路,池州至南陵一级公路,宁连一级公路天长段。
  (三)过江通道。推动“沿江联动,跨江合作”。在已建成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安庆长江公路大桥,在建的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安庆长江铁路大桥、铜陵长江二桥(公铁两用,合福铁路)的基础上,推进池州长江公路大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安庆长江公路二桥、芜湖长江公路二桥、芜湖长江三桥(公铁两用,商合杭铁路)等过江通道建设。为促进远景芜马巢组合体、安池铜组合体的形成,预留马鞍山-历阳镇、繁昌-无为、马鞍山-姥桥、铜陵-无为道、池州梅龙-枞阳老洲、济祁高速、池州乌沙-安庆、安庆-大渡口、安庆石门湖-胜利镇等过江通道。
  第四十四条 区域水运交通规划
  建设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体系。高标准整治长江干流航道安徽段,加强区域性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整治,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统筹规划皖江岸线资源利用和港口布局,调整优化沿江港口结构,逐步在皖江沿线布局万吨级泊位,提高岸线利用效率。把芜湖建成皖江城市带重要的航运枢纽,形成以芜马组合港、安庆港为地区性中心港的皖江港口群,重点建设沿江集装箱和煤炭、矿石、石油等专业化运输系统。推进物流配套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大型临港产业的能力。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依托芜湖港、合肥港、马鞍山港、安庆港、池州港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旅游口岸。加快江海直达船型的研发和推广,推进江海直达运输,提高可通航船舶泊位,重点发展集装箱船、江海船、近洋船、液化船、大吨位干散货船。重点加强芜申运河、合裕线航道整治工程建设,改善或提升石门湖、水阳江、派河、店埠河、顺安河、青通河、秋浦河、漳河、滁河、姑溪河等航道通航条件及通航能力。重点建设巢湖港、和县郑蒲港区一期、巢湖港区二期、合肥港综合码头二期、铜陵港外贸码头二期、芜湖港外贸码头二期及储配煤码头、池州港江口港区三期、梅龙港区一期、安庆港长风港区一期、马鞍山港人头矶港区建设一期工程、滁州市清流河水运码头。结合水资源综合开发,开展江淮运河、引江济巢通航前期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