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专栏7:
教育惠民工程

  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计划”,利用公共财政和社会捐助,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健全资助政策体系。实施“中职学生免费教育计划”,积极申请国家对宁夏中职生实行全部免费政策,助学资助面达到100%。实施中南部地区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早餐工程,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改善学生营养健康水平。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集中力量改善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全面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学习条件,切实解决“大通铺”问题和校外寄宿安全隐患。

  (三)加大发展统筹力度。
  根据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发挥政府统筹发展、投入引导、政策支持、监督指导的优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移民带动生态移民攻坚计划的深入实施。
  1.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继续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回民中小学实现标准化建设目标,整体提升回民中小学办学质量与水平。发挥六盘山高中和育才中学的示范作用,扶持回族聚居市、县建设民族职业教育院校或职教中心。实施少数民族重点专业支持计划,从办学经费、师资培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支持高校加强阿拉伯语、清真食品加工、穆斯林用品生产加工等民族专业品牌建设,促进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全区回民中小学中挖掘开发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校本课程,引导学校形成鲜明的民族办学特色。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优化教师学科结构,全面提高民族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专栏8:
民族教育发展工程

  实施“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全区独立设置的回民中小学实现标准化;实施自治区“回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计划”,通过在职培训、选派培养、挂职锻炼等形式与途径,加快民族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养步伐,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

  2.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各地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教育发展规划,统筹产业、教育、科技发展,促进产教、科教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建立健全全区统一的学校布局调整机制,统筹全区学校布局调整。“十二五”末,普通高中调整到60所左右,校均规模达到2500人以上;初级中学和小学分别调整到260所、2000所以内,幼儿园从373所增加到600所左右。通过“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着力构建东西部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区内山川相济、城市支援农村、川区支援山区的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格局。统一城乡教育规划、建设标准、经费投入、师资配备和管理体制,鼓励城乡学校结对、捆绑发展,探索城乡教育联动发展新模式。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统筹力度,在各类教育重点项目的实施中,对贫困地区、民族聚居区给予倾斜。
  3.加快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加大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调控与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根据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加快培养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加快培养化工、冶金、建材、医药、轻纺等传统产业,煤炭、电力、煤化工、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等特色产业以及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加快培养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建立人才需求预测与发布机制、初次就业率调查机制、学科专业评估机制等手段,推动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调整和改造结构过剩性学科专业,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情况,及时调整供过于求的学科专业培养规模。
  4.深入推进教育移民。把教育移民作为推动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开发的重要驱动力,加强统筹教育移民过程中人口迁入地与迁出地教育同步协调发展。在充分调查和论证的基础上,把教育移民和学校布局调整纳入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的总体规划之中,积极组织实施宁夏中南部地区县内、县外和区外教育移民工作,不断扩大移民迁入地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切实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实施面向移民子女的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开展中职教育东西部合作联合招生办学,向东部发达地区输送中职学生,实现稳定就业;将中南部地区初中优秀毕业生选拔集中到教育资源相对发达的地市级以上城市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并实施教育资助帮扶政策。

  专栏9:
教育移民工程

  在中心城市和接受移民教育的地区建设标准化中小学,为移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提供便利;生态移民子女自愿到区内职业院校学习,实行免费教育培训;免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务移民培训,提高移民迁入地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

  (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教育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深化教学改革,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健全教育质量保障机制,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未成年人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注重德育实效,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与评价机制;积极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效衔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工作,扎实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使85%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与养成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加强美育,丰富学校艺术教育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专栏10:
中小学“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

  制定《全区中小学生“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实施计划》。加强全区中小学体育艺术设施建设,配齐配好体育艺术器材,开展教师培训,实施体育竞赛、艺术展演、表彰奖励等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基本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深化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基础教育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学生学业评价体系。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推进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大力推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学校社团建设,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
  3.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进教学方式改革,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推广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广泛开展分组实验、学科与技能竞赛、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中获取知识、得到锻炼。加强区属高校重点特色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水平。推进“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强化系统严格的科研训练,逐步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责任制和项目资助制,促进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快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加强学术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专栏11:
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

  实施高等教育内涵提升工程,加强高等学校重点特色学科建设,重点建设40个自治区级重点学科,争取1个-2个进入国家级重点;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力争建设1个-2个国家级、16个部委级、20个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共享,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50门、30个优势特色专业、40个高职骨干示范专业、30个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0个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4.建立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引导各地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正确认识我区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把教育投入及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进一步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加大对师资队伍、条件装备、实习基地的投入,逐步提高学校公用经费标准,提高管理水平。加大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与监管,逐级建立周期性的督导、评估和检查制度,促进学校的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
  (五)加强教育交流合作。
  教育交流与合作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加强我区教育与国内外教育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拓宽交流渠道,提升合作层次,促进教育交流合作水平和服务自治区对外开放战略能力不断提高。
  1.强化国内交流与合作。主动加强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联系,寻求建立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鼓励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学校建立校际间的交流合作,通过人员培训、挂职锻炼、教研交流等形式,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协作计划”项目,加大对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学校的对口支援力度,结合“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支持区属高校教师到“985”高校研修。支持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与事业发展需要,与国内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师资培养等多领域、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闽宁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互派学校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挂职锻炼和教育交流。建立区内城市与农村、川区与山区、示范与薄弱、中心与偏远学校之间教师、管理干部定期交流制度。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