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评审内容与标准
| 二级指标满分
| 一级指标满分
|
1、
专业
设置
与
建设
规划
| 1-1 专业设置
| 专业设置符合社会与行业发展需求,并能及时主动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作出反应;职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定位准确。
| 5
| 10
|
1-2专业建设
规划
| 制定了专业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合理,能有效指导专业建设。
| 5
|
2、
专业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
方案
| 2-1人才培养
模式
| ①能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学结合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才,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②与企业开展“订单”培养。
| 4
| 8
|
2-2人才培养
方案
| 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规范、科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相对稳定,并具前瞻性。
| 4
|
3、
课程
建设
与
教学
改革
| 3-1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
| ①依据职业岗位对知识、技能、态度的要求,充分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设置课程;
②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结构。注重综合运用知识、技能、态度来完成工作任务;
③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形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作品,任务、项目驱动为模式的课程特色。
| 5
| 18
|
3-2教学方法
与手段
| ①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专业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式;
②能够引入技术含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有效实施双证书教育;
③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和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取得实效。
| 5
|
3-3专业实践
教学
| ①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大纲、指导书、考核标准等资料健全;实践教学由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效果好;
②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达50%以上;
③有效增加对口实习岗位,三年制学生实习时间不少于1年,高中毕业起点1-1.5年制学生实习时间不少于3个月,校企共同加强实习教育和管理。
| 4
|
3-4教学改革与
教育研究
| ①根据本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了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研究;
②有校级及以上课题;
③专业教师有近三年公开发表的论文5篇以上。
| 4
|
4、
专业
教师
队伍
建设
| 4-1师资结构
| ①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结构团队。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70%,高级职称比例达25%,中级职称比例达45%;
②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比例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占专业教师总数20%-30%),且来源、数量稳定,生产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参与教学研究,教学效果好。
| 6
| 16
|
4-2师资质量
| ①专业带头人在本专业学术造诣高、实践能力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②主干课程教师与本专业相关职业经历丰富、教育改革
与质量意识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教研成果丰富。
| 6
|
4-3师资队伍
建设
| ①有科学详细的专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并逐年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②有专业教师团队培养规划,并逐年实施,取得显著效果。
| 4
|
5、
专业
教学
资源
与
利用
| 5-1专业教材、
指导书及
图书资料
| ①专业教材齐全,符合专业需求;
②有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的具有工学结合特征的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和各种指导书;
③专业图书资料数量充足,种类较全,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 4
| 14
|
5-2校内实验
实训室
| ①校内实践教学条件完全满足专业教学要求,有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
②专业教学实验实训室配备完善,设备先进,开出率100%,在专业人才培养中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 4
|
5-3校外实习
基地
| 建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能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实习及教师实践培训的需要。
| 6
|
6、
专业
管理
与
质量
监控
| 6-1管理组织
及职能
| ①形成了学校、教务科、专业教研室(组)等层次健全的专业管理机构,分工科学、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序;
②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制度,职责明确。
| 4
| 16
|
6-2教学质量
提升机制
| ①开展了生源状况调查分析;
②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运行良好,反馈及时、准确;
③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 4
|
6-3教学质量
保障机制
| ①有健全的教学督导机构,会同专业负责人共同监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②建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评价体系、监控体系;
③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执行效果好。
| 4
|
6-4教学档案与教学文件
| 专业教学基本文件和教学管理档案保存齐备,分类清晰,客观。
| 4
|
7、
专业
建设
保障
措施
| 7-1组织机构与政策支持
| ①有重点专业建设的相关扶持政策,并认真执行;
②成立了以行业企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
| 4
| 8
|
7-2资金投入与成效
| ① 设立了重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 经费投入符合专业建设要求;
② 经费使用计划性、监控性强,效益好。
| 4
|
8、
专业
建设
效果
| 8-1招生与就业
| ①专业至少有一届毕业生,在校生不低于240人;
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90%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80%以上。
| 4
| 10
|
8-2学生职业
素养与职业能力
| ①学生初步形成了符合专业特点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②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市场、前景有初步了解,具有正确的就业意识和一定的创业意识;
③专业毕业生中级职业资格获证率80%以上。
| 3
|
8-3专业社会
声誉
| 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率90%以上;
②在本地区同类专业中具有较高水平和一定的知名度。
| 3
|
特色
与
示范
| 专业特色
| ①毕业生在基本素质、职业道德与素养、知识与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行业、专业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②在人才培养途径、手段和方式、教学设计、课程体系、知识和技能的结构设计上有新颖性和独到之处;
③专业带头人及教学团队具有打造本专业教学质量和特色的创新精神,初步形成了一支教学名师队伍;
④在工学结合上有独创性,尤其重视学生通过参加生产、服务、管理及参与技术开发与创新等,获得职业经验与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 5
| 10
|
专业示范
| ①申报专业成为区域内专业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中心、行业或区域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
②对同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就业指导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