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优美环境到农家。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开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饮用水源保护、禽畜养殖污染治理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设立镇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生活垃圾做到村收、镇运、县处理。加强“四傍”植树绿化,绿化率达到30%。
(二)城乡公共服务实现“五大标准化”。
1.农村中小学标准化。乡镇中小学校舍建设达到《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109-2008》规定的标准,生均校舍面积5平方米以上,包括网络教室在内的各种专业教室齐全,具备塑胶运动场地。
2.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开展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乡镇卫生院床位设置达到0.6-1.2床/千人口,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相关设施设备配备齐全。
3.农村养老服务站标准化。推进农村养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每床位综合建筑面积达到40平方米。
4.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推进公共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搭建面向村民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中心服务用房不少于300平方米,配备综合办公室、党员远程教育教室、网络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农技农资服务站及便民超市等,并设立村务公开栏。
5.农村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不少于1500平方米的村民文体活动广场,1个硬覆盖的标准篮球场,2个乒乓球台。丰富村民文化体育生活。
(三)城乡社会管理“三大促进”。
1.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和“一事一议”制度,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
2.促进平安农村建设。创新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科学配置警力,建立农村社区治安联防队伍,发动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护村护庄、联户联防,搞好安全防范,维护农村治安秩序。
3.完善新型社区管理,营造农村平安和谐、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村容村貌整洁,村风文明,对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有完善的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四)改革创新实现“五大突破”。
1.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结合区域特色优势,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引进资金和龙头企业,集中培育1-2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2家,培养1-2个特色农业品牌。
2.创新农用地规模经营机制。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探索转让、入股等多种流转方式和以社、村为单位的土地整体流转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土地集中规模经营(100亩以上)总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20%,集中度达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