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2011-2015年,每年改造标准化池塘1万亩,新上10套循环水系统,发展1处大型藻类养殖示范区。
  (3)责任单位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科技局,崂山、即墨及有关区市政府。
  7.在青岛建立全国重要的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
  (1)试点要求
  2013年基本建成青岛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完成胶南海水种苗基地建设规划编制,办理100亩规划用地有关手续,力争开工建设。推动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建设,引进开发新品种达到18个、新技术20项,培育各类水产优良苗种60亿单位。
  2012年,启动“水产良种种苗产业化生产与示范”专项。
  2013年,利用规模化生产技术进行良种的示范推广。培育中国对虾、海参优良品种各1个,建立、优化中国对虾、海参、半滑舌鳎和七带石斑良种规模繁育和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实现4个物种的产业化生产并示范推广,各良种示范养殖200亩;制定优良品种生产技术标准4项。
  2014-2015年,完成国家海水养殖优良种质研发中心申报,争取国家认定。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水产种苗产业化基地公共实验室和公共工程化孵化器,建立现代科技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海洋渔业的最新前沿信息及基地的科技成果。
  (3)责任单位
  市科技局、市海洋与渔业局,胶南市、即墨市政府。
  8.推进一批海外综合性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内现代远洋渔业基地建设,扩大远洋渔业船队规模。
  (1)试点要求
  2013年基本形成黄岛国内现代远洋渔业基地;争取国家支持,增加青岛远洋渔船建造、公海渔业捕捞配额;落实国家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远洋渔船达到100艘,年捕捞能力达到3万吨。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远洋捕捞渔船达到15艘,产量达到0.5万吨。
  2012年,远洋捕捞渔船累计达到30艘,产量达到1万吨。
  2013年,远洋捕捞渔船累计达到50艘,产量达到1.5万吨。
  2014-2015年,远洋捕捞渔船共达到100艘,产量达到3万吨。
  (3)责任单位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黄岛区及有关区市政府。
  9.打造一批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海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在青岛建设国家级出口海产品安全示范区。
  (1)试点要求
  建立健全出口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与企业质量安全诚信体系。推动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示范区标准化管理水平。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完成鲁海丰食品集团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新建车间、冷链物流库房主体工程和青岛亿路发集团冷链物流基地冷链库房主体工程。城阳区水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新建研发中心及精深加工基地。青岛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通过省质监局组织的复查换证以及药物残留扩项,提高扩项的药物残留检测能力。
  2012年,鲁海丰食品集团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新建车间投入生产使用。启动建设黄岛区山孚日水国际水产食品科技工业园。
  2013年,青岛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针对青岛市优势养殖品种,进行水质、苗种、饲料、养成品的全程检测,力争达到出口标准。集储存、加工、配送运输为一体的冷链物流基地基本建成。黄岛区山孚日水国际水产食品科技工业园建成投入使用。
  2014-2015年,青岛渔业环境监测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争取通过国家级的实验室资质认定。整合城阳水产品加工企业资源,建成棘洪滩与红岛两个现代水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成国际知名水产加工贸易基地。
  (3)责任单位
  市海洋与渔业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区市政府。
  10.加快建设青岛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
  (1)试点要求
  2013年,青岛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船舶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30亿元,2012年实现产值350亿元,2013年实现产值450亿元,青岛综合性海洋装备制造业基地初具规模。
  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发展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配套产品,实现我市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整体跃升。
  建设布局合理、产业链完善、国内竞争力较强的船舶及海洋工程产业基地。黄岛发展大型高端船舶及其设备配套、海洋工程核心装备,即墨和胶南发展中小型特种船舶及高端设备配套、军船、海洋工程设备配套,高新区发展高端海洋仪器和智能装备。
  落实《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山东省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试行办法》,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综合运用财税优惠政策、奖励补贴等措施支持骨干企业发展,打造行业龙头企业。
  (3)责任单位
  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青岛高新区管委,各区市政府。
  11.规划建设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
  (1)试点要求
  2013年,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获批建设。
  (2)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年,成立青岛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家质检中心建设的有关要求落实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筹建申请。
  2012年,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获批筹建。与1-3家权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
  2013年,完成国家海洋设备检测中心规划、设计、立项工作,启动建设。
  2014-2015年,完成一期建设,投入运营。
  (3)责任单位
  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
  12.加强与中盐总公司等央企合作,推进盐化工一体化示范工程,推进海水淡化-浓缩-机械压缩制盐-苦卤化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全国重要的新型海洋化工基地。
  (1)工作目标和措施
  2011-2012年,完成盐化工一体化项目规划论证。加强与中盐总公司、山东盐务局合作。在前期与中盐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进资金与技术,加快推进在董家口投资4亿元的中国盐业物流中心项目。
  2013年,部分盐化工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
  2014-2015年,部分盐化工一体化项目投产。
  (2)责任单位
  市盐务局、市政府国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房管局、市市政公用局,胶南市、平度市政府。
  13.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做大做强海运企业,推动航运企业与港口集团开展港航联营。
  (1)工作目标和措施
  港口建设:
  2011年,加快董家口港区开发建设,完成进港航道、西防波堤等基础工程,做好国家一类口岸开放工作;加快中石化LNG等港区入驻项目建设步伐。
  2012-2013年,形成合理、高效的港口运营体系,确立董家口新港城布局框架。
  2014-2015年,董家口现代化新港城初具规模。
  物流业发展:
  2011年,海港开通2条内贸航线和5条外贸航线,空港开通欧美航线;新成立航运企业3家,新增船舶10万载重吨。抓好10个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完成全市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体组建,实现试运营;新培育5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引进2-3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
  2012-2013年,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含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40家,构建重点物流园区信息管理平台基本框架。
  2014-2015年,通过国家认证的3A级(含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60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20家以上,15家物流企业入围全国物流百强榜。前湾国际物流园、保税港区物流园、空港物流园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阳综合物流园、楼山物流园、胶州湾国际物流园、董家口物流园初具规模。即墨南泉等12个物流中心、胶州三里河等7个配送中心完成建设。基本完成市级、园区级物流信息平台及与相关环节的连接和并网运行,全市应用信息化技术服务的物流企业达到90%。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