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开展送健康活动。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青年职工的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广泛开展社会关怀活动,帮助他们增强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的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力,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深入推进政府和企业开展农民工生产生活环境标准化管理,切实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安全健康。每年进行l次-2次农民工安全卫生检查,督促用工单位建立农民工卫生安全培训制度,强化职业安全卫生责任主体;每年组织2次送医送药进工地、进企业、进街道活动,开展卫生健康咨询、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和义诊体检等活动;每年开展1次-2次送清凉、送温暖活动,慰问节假日坚守工作岗位和因病因伤的农民工;每年在农民工人群中组织开展一次“职工拒绝毒品零计划”和“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的宣传教育活动,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年为农民工集中的工地或社区配备100个健身器材标准箱,组织农民工开展体育健身活动。通过不懈努力和扎实工作,使以送医送药、送安全、送健身器材等主要内容的“送健康”系列活动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让更多的农民工了解施工安全、职业危害、卫生防疫、城市生活等基本常识。
三、工作要求
开展向农民工“四送”活动,是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各有关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四送”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共同把“四送”活动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向农民工“四送”活动的开展。各用工单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取、使用职工培训经费,保证合理用于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各种教育学习和技能培训,确保农民工享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各地教育部门要把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范畴,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发挥职业院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积极承担农民工学习教育和岗位培训任务,为农民工接受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农民工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力度,提高农民工培训质量和效果,为农民工技能就业、稳定就业创造条件。同时,维护好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
各地司法部门要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作为法律援助的重点,通过普法宣传、法制教育、法律咨询等形式,运用法律资源和法律手段,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各地文化部门要承担向农民工送文化的职责,公办图书馆、文化馆等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要对农民工开放,并适应农民工的文化需求,为农民工提供丰富的文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