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3.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将民营经济逐步打造成为支撑珠海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力量。研究制定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鼓励民营经济投资产业指导意见,设立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的投资领域,优化民营经济法制、投资、融资、人才和政务服务建设,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积极扶持现有民营企业壮大提升,加快培育一批民营经济领军骨干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吸引国内优质民营企业,迅速壮大民营经济规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引导民营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民营经济整体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全市年销售额超1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00户以上,超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5户以上,上市民营企业达到30户以上,省百强民营企业达到5-8家,形成民营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产业上层次、管理上台阶的发展新局面。

  4.深化珠港澳台合作。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珠港澳台更紧密合作机制,搭建和完善官方、民间交流合作平台,建立健全咨询机制。全面落实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强化规划引导,突出服务业承接和城市功能衔接两大重点,主动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扩张、延伸和城市功能辐射。加大《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粤澳合作框架协议》实施力度,推动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在珠海先行先试,深化旅游、会展、物流、商务服务、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的产业合作,推进金融合作与创新。建立珠港澳台自主创新合作机制,加强与港澳台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方面的合作,支持港澳企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港珠澳大桥等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珠海机场和香港、澳门机场的合作,扩大珠港澳在口岸、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保、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加快粤港澳电子签名证书互认、检验检测报告互认。学习借鉴港澳在社会管理、城市管理、市场运作、法制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推动城市功能与港澳相协调,共建珠港澳优质生活圈。加强与港澳在重点区域的合作开发,推进在横琴新区共建粤澳合作产业园,推动珠澳跨境工业区向珠澳跨境合作区转型升级,推进海洋海岛合作开发,建设开放型环港澳海洋经济带。加强珠澳协同发展,推进珠澳在基建对接、通关便利、产业合作、服务一体、文化融合取得新突破,共同培育珠澳国际都会区。

  5.推进珠中江一体化。围绕《推进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加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合作。编制和实施《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规划》,重点推进三市交通基础设施、区域生态绿网建设、河涌水系整治、交界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等规划衔接。近期着重促进珠海前山、南屏区域与中山坦洲区域,以及珠海唐家湾与中山翠亨区域的规划衔接,统筹协调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高栏港经济区与江门银洲湖产业园的规划,研究珠中江三市流域的岸线规划,整合航港资源。推进珠中江三市高速路网的衔接,做好珠海机场至省道S272线江门睦洲工程、珠海至中山坦洲十四村桥衔接工程、珠海金琴高速和香海路与中山坦洲有关城市路网的衔接,谋划建设与港珠澳大桥相衔接的交通路网体系。统筹区域产业合理布局、错位融合发展,深化三市旅游、物流、装备制造等产业协作。深化三市环境共治合作,建立区域大气和水环境联防联治和应急联动机制,共建共享环境设施资源及信息。进一步完善年票互通互认、公共交通对接和“一卡通”,探索建立一体化公共交通试点线路。重点推进通信一体化,力争2012年前实现通信资费一体化。加快推进水资源配置及开发利用一体化工程,推进供水水源一体化,实施城市(镇)供水同网。加强三市在医疗、卫生、人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档案等方面的协作,构建方便群众、服务社会、惠及民生的多领域合作格局。

  专栏7:推进珠中江一体化重点合作领域(略)
  (五)以公共设施现代化建设为基础,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抓住珠海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的历史机遇,一体化规划建设全市能源、信息、水务等基础设施,提高保障水平,强化城市综合服务。

  1.完善城市综合服务设施。做好城市横街小巷破损道路的维护改造,美化和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强化规范建档,统一规划、建设、管理城市地下管线。加强管道清疏,推进水浸黑点整治改造。完善绿道网建设,使省立绿道和市立绿道、社区绿道有机衔接,打造路景结合、特色鲜明、功能明显的区域绿道网。理顺城市农贸市场投资和管理体制,完善农贸市场的网点布局,重点推进新香洲两个农贸市场建设,推进已有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整治农贸市场经营环境。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建设,扶持商贸龙头企业在珠海西部地区建设商业网点,逐步规范和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体系。

  2.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传输网络,提高宽带接入能力,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推动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重点在网络资源共享、手机电视开放、短信点播数字电视等方面积极合作。加快“无线城市”建设,推动以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为主的覆盖全城的无线宽带基础网络建设,构建无线宽带应用平台,推进一期无线宽带应用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信息网络宽带化改造,提升网络连接质量。到2015年,互联网普及率、家庭宽带普及率、无线宽带普及率分别达到93%、85%、85%。着力推进党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加快建成全市党政内网、提高集约化和安全保密水平。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以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为核心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应用平台。加强信息安全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无线电管理和监测,优化珠海的电磁环境,推动位于高新区的九○九电台搬迁工作。

  3.加快能源基础工程建设。为满足珠江口西岸供气需求,力争2013年建成一期处理能力350万吨/年的珠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以及首期产能80-120亿方/年的中海油天然气陆上终端项目,实施配套管道工程,推进LNG冷能利用项目。大力推进电源点建设,扩大电源装机容量,提高调峰能力,加快珠海电厂5、6号各1台100万千瓦的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中海油天然气发电厂和平沙钰海LNG发电厂建设。依托园区,推进集中式热冷电联产联供项目建设,对南湾片区实行供热改造,在高栏港经济区、富山工业园新建热电联供项目,在横琴新区建设燃气热电冷多联供能源站。加快管道网络建设,推动管道天然气进入家庭,力争实现香洲主城区居民用户100%具备使用天然气的条件。加大电网建设支持力度,继续完善电网结构,提高电力输配送安全可靠性,新增500千伏变电站1座、220千伏变电站7座、110千伏变电站18座,新建线路总长650公里,变电容量增加599万千伏安。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规划建设万山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场,实现有常住居民的海岛稳定供电。

  专栏8:能源基础工程(略)
  4.建设现代城乡水务体系。加强水资源规划,加快推进城乡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合理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和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激励机制,加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区的保护。推动竹银水源工程2011年全面完工,实施西水东调二期工程(平岗-广昌原水供应保障工程)、主城区及西部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广南梅供水干管等供水工程,落实枯水期水量调度方案,确保珠澳枯水期供水安全。加快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推动中珠联围、白蕉联围、乾务赤坎大联围、小林联围的加固达标,以及斗门北部四小联围、黄杨河东堤、鹤洲南堤防和东部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确保西部三大联围达到5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东部城市防洪工程达到100年一遇的防洪潮标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国道G105辅道、金凤路翠屏段排水系统工程及翠屏路、金凤路排洪渠改扩建工程,基本完成香洲主城区排洪渠整治,实现“渠清水净”目标。做好磨刀门水道河口防洪排涝及生态治理工程的前期工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