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扩大消费。积极培育消费热点,落实“国民休闲计划”,打造海岛观光、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特色旅游品牌,全力办好赛车、音乐节、美食节和各项文体赛事活动,刺激节日旅游,实现以节兴市、以旅促商。加强消费信贷金融服务,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落实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改善城乡购物环境,稳步推进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善农村消费体系,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工作。加强电子商务推广工作,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平台的覆盖面,鼓励企业抢抓订单增加出口。继续实施《
珠海市“走出去”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落实服务外包扶持措施,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继续做大经济总量,奠定在珠三角地区“人均首位”的经济基础。
(二)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奠定发展新格局。
滚动实施十大重点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大项目工作责任制,建立重大项目“进度倒推”制度和工作台帐制度。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和项目协调工作,提高项目协调的针对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项目推进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问题,全力消除影响项目推进的各种制约因素。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有效整合优势国有资源,通过注入土地等有效资产和公司重组等方式,推进投融资平台转型升级,积极为政府项目建设筹集资金。探索以BOT/BT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拓宽融资渠道。整合各部门效能监察、督查督办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重大现场调研和项目督办,形成推动重大项目建设的合力。
加快“一桥双铁”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填海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确保广珠城际轨道全线通车,力争广珠铁路年底通车。推进高栏港高速、机场高速、高栏港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集装箱及干散货码头、主航道扩建以及西部中心城区斗门起步工程等项目建设。推动金琴高速、金海大桥、广珠城际轨道延长线等项目及早开工。加快推进广佛江珠城轨、香海路等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完善口岸软硬件设施,推进口岸信息化步伐。发挥政府投资的牵引作用,积极启动民间投资,引导资金投向基础设施、自主创新、环境保护、改善民生等重点领域。用足用好“三旧”改造各项政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改造的积极性,采取改建、拆建、收购和收回等方式,促进“三旧”改造与宜居城乡建设的有机结合。
(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实施《
珠海经济特区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推广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扣除等政策,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产品示范推广、科技金融和科技人才住房保障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的支持力度,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我市转移转化。依托在行业或技术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研发实力的骨干企业,建设各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和相关单位的科技资源,为我市企业提供共性技术服务。围绕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开展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巩固和扩展特色产业的技术优势。举办风险投资论坛和项目洽谈会,积极向国内外著名风险投资机构推介我市优秀科技型企业,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深入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突破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3个产业,布局发展新材料、航空、海洋工程和节能环保等4个产业,引导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选址珠海。找准发展突破口,积极谋划建设一批重大项目,抢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网络经济制高点。市本级财政安排不少于1亿元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6%。以“双港”为引擎、大项目为龙头,以高栏港经济区、航空产业园和富山工业园等重点区域为载体,大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和现代港口物流业,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力争全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4%。以东部实现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战略性转变为契机,全方位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实际吸收外资占吸收外资总额比重达到46%。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积极推进斗门北部生态农业园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全力促进现代渔业发展。继续推进“双转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