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崩塌、滑坡
该地质灾害在我市浑源县、南郊区、新荣区、天镇县、阳高县、广灵县、灵丘县、大同县较为发育。
天镇县、阳高县、大同县要重点防范地震引发的崩塌、滑坡和天走线位于山区段的崩塌。
二、重点防范期
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的重点防范期为主汛期,即七、八、九三个月;地面塌陷(采空塌陷)防范期是全年。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
今年的主要工作任务为:
(一)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全市、县区地质环境监测机构;明确包括矿山企业兼并主体在内的所有单位对其驻地(矿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将其地质灾害防治(监测)机构纳入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体系。
(二)建立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交通、水利、教育、文物、建设、煤炭、安监等部门及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应分别对公路沿线、中小学校区、景区、建设工地、村庄周边高陡边坡及库区、矿区等突发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防治负责任,切实组织好对上述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
(三)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各县区政府要组织编制各自区域内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四)建设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做到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有具体监测人,村委会、国土所、乡级和县级政府都要有责任人;位于《规划》划定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所有单位均要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矿业权人要建立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主体单位对自身及周边影响地区可能发生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
(五)提升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网络架构的水准。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织各县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完善市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空间数据库,使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的图、数一体化管理及灾情、险情报送逐步实现实时化。
(六)建立应急响应保障体系。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构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市、县区应迅速成立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应急中心,建立包括信息速报、分析评估、远程会商、应急处置等内容的应急响应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南郊区、大同县、灵丘县等县区发生过地质灾害或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要在当地举行防灾避灾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