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1.禁牧区。
  中西部禁牧区,主要选择在草原承载力低下,且发生中度以上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地。该区域自然植被稀疏,土壤瘠薄,需要采取长期禁牧措施恢复草原生态。
  中东部禁牧区,主要选择草原严重退化或中度、重度沙化、盐渍化的草地。这些区域虽然处于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密度大、草原利用过度,需要一定时间的禁牧使草原休养生息。
  2.草畜平衡区。
  中西部地区,主要选择水分、土壤条件较好的绿洲和草原利用状况较好的未退化、沙化、盐渍化的草地。该区域处于自然条件严酷地区,但还有一些河流、湖泊、丘间洼地、沙漠边缘植被状况较好,可以通过草畜平衡、合理利用等措施恢复草原生态。
  中东部地区,选择草原生产力较高,未退化、沙化、盐渍化,或轻度退化,以及轻度沙化、盐渍化的草地。这些区域处于自然条件相对较好,草原生态恢复能力强,采用草畜平衡措施,推行休牧、划区轮牧等合理利用制度,逐步达到草原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二) 分区
  禁牧区主要分布在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以及乌兰察布市部分地区。插花分布于呼伦贝尔市、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主要重度退化沙化区。
  草畜平衡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锡林郭勒盟、通辽市、赤峰市、鄂尔多斯市,西部有小面积分布。
  (三) 区域特点
  1.禁牧区:西部或中部的部分地区,以长期禁牧或阶段禁牧为主,长期禁牧区确定为草原生态极为恶劣,已丧失生活生产条件的地区,此区域严禁农牧业生产开发活动,结合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异地安置和就地就近安置等优惠政策,鼓励牧民搬迁转移。自治区将在此区域选择试点实施生态移民,生态移民本着“移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稳步扎实推进。移民资金主要用于牧民住房安置、生产资料补助、技能培训等,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牧民能安居乐业。
  按照自治区政府2010年1号文件精神,阶段性禁牧区是指草原生态严重退化,经过一定时间的禁牧,草原生态逐步恢复的地区,实行就地禁牧,结合补奖机制、养老保险、青壮年技能培训转移等达到增收目的。
  半农半牧区草场面积零散,多年的过度垦植,土地沙化退化严重,水位下降,实行严格的禁牧制度,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实行舍饲养殖,以增加农牧民收入。
  草原自然保护区、湿地、水源涵养区,具有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特征,此区域内实行长期禁牧,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牧民发展观光旅游业,增加收入。
  2.草畜平衡区:中东部以合理利用为主,实行严格的草畜平衡制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家庭牧场和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我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