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重大创新基地建设,着力形成区域创新中心和新增长极。在引领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领域,加快整合和构建一批重大创新基地和海峡西岸研发高地,构建以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为支撑点,国家级、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产学研用紧密协作的创新组织作为创新链,创新型试点(示范)城市、各类科技园区、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等为带动面的区域创新网络。加快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大学科技园、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创新基地的区域布局,推动福州、厦门等创新型城市建设,充分发挥集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中心和新增长极,增强区域内创新系统和资源要素的联动效应发挥和整体功能跃升。
(二)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基础建设,促进产学研用有机结合。以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为目标,鼓励开展源头创新和原始创新,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医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生态环境、海洋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科学技术研究。力争在软件、光电、石化、生物医药和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科学技术难点,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提升我省科学技术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发展后劲。推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提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研究能力与实践水平。加大力度研究和推广创新方法。以解决重大实际问题为导向,推动高校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明晰创新主体功能定位,引导科研院所、高校院校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强化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和产品的创新研发活动,促进多元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现代研发组织发展。增强公益类科研院所活力,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三)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全面实施国家和省有关人才重大工程,把培养、引进和用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为科技人才工作的核心任务,鼓励人才创业创新,造就具有一定规模、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组织实施福建省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建设一批首席科学家工作室、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一批具有省内一流水平的能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创业创新人才,建设若干个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团队、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并力争更多地入选国家层面,为我省在2020年进入全国创业创新人才强省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扩大区域创新体系的开放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我省独特的对台优势,结合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积极开展闽台科技交流合作,鼓励两岸共同在闽建立研发中心,构筑两岸科技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提升两岸科技交流协作的水平和层次。进一步加强与香港、澳门以及以色列、欧盟、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境内外科技交流合作,力争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上取得新成效。进一步推动区域科技合作交流,发挥“泛珠三角”科技协作联盟作用,建立完善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提升区域科技协作和资源共享水平。
(五)大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着力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深入开展科技?人才活动周、“院士专家八闽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国科普日等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动员广大科技人员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企业开展科技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引导、鼓励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推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向社会开放开展科普活动。
第四章 科技重大专项
统筹优势科技资源,以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六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农业、民生工程等工作重点,以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强化部署科技重大专项,在“十一五”启动的基础上,加快组织实施、加强整体推进;注重面向企业、植入产业,着力研发一批重大产品、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等有形的技术成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标准、工艺规程等无形的技术成果,造就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推进机制,以科技的重点跨越,为我省转方式、调结构和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十二五”期间将深化实施15个科技重大专项,其中A类10项、B类5项。A类是指与产业紧密结合,“十二五”期间能够在产业、企业中发挥作用,近期能产生显著成效的专项;B类是指经过“十二五”期间研发推进,可望在“十二五”末期或“十三五”产生效果的专项。
一、A类科技重大专项
(一)新一代网络与通信关键技术与应用
研发高性能、低成本、低功耗多媒体SOC芯片和专用通信芯片,突破通用多媒体信号处理芯片、射频芯片、无线通信信号处理芯片、网络芯片等核心芯片设计技术;研发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数字电视广播、卫星通信及导航等通信设备及核心部件;研发面向新一代网络的核心网络设备、网关设备、接入设备,以及各类型智能终端产品;开展TD-LTE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