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绿色、低碳、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技术装备更新、工艺优化和新产品开发,主动承接先进技术转移,加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力度,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业与建筑节能、清洁生产等科技示范工程,重点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和轻工、纺织、冶金、建材、建筑、林产等六大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整体素质提高。
(四)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进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网络技术、智能标签、智能终端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优先发展现代物流、软件与外包服务和研发服务、创意等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我省现代服务业。加快智能交通和港口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建立一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家庭网络、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示范平台;借助高新技术提升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水平,开发高附加值创意产品,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培育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创意服务产业。
(五)加强产业技术创新集群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载体,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鼓励和支持福州、厦门高新区争创创新型科技园区,泉州等高新区争创创新型特色园区,平潭综合实验区高起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持省级高新区整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依托有发展潜力的开发区培育新建若干个省级高新区。把高新区建成高新技术转移和扩散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基地。加快莆田液晶显示、三明大型机械装备、南安光电信息、福清平板显示、漳州节能照明、漳州智能家电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福州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化基地,以及泉州微波通信、德化陶瓷等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重点发展微波通信、平板显示、环保设备、纺织装备、电机电器等一批创新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十亿集团、百亿基地、千亿集群”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五新”技术研发示范,促进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
围绕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新肥料、新机具等“五新”技术的研究、示范、推广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培育高优良种,提升现代种业发展能力。加快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遗传种质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利用,构建我省良种核心种质。综合应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加快我省优势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品种培育,在水稻、茶叶、甘蔗和食用菌等品种上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超级稻、多抗蔬菜、特色水果、出口花卉等品种培育上取得较大突破,在畜禽和水产等地方特色优良品种培育上取得明显进展,在出口创汇型经济动植物的特色品种培育上取得明显成效,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
(二)集成高效种养技术,提升健康种养水平。从我省具有优势的农林作物和养殖动物的品质提高、高产突破、资源高效、生态安全入手,创新一批健康种植养殖关键技术和设施,熟化相应配套技术,开展生产集成示范应用;强化动植物疫病和农业生态安全控制技术,构建动植物疫病及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诊断与防控技术体系和农业生态安全监测、控制与修复技术体系,提升动植物疫病调控与防治技术水平,维护农业和城乡的生态安全;开发高效安全农用生产资料,发掘利用生物资源,创制一批新型农药、肥料、饲料、疫苗、免疫制剂和保健药物,提升健康种养水平。
(三)示范高值加工技术,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强开发农副产品高值化深加工技术攻关,延长农业产业链,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由数量主导型向质量效益主导型转变。积极发展我省特色农业,建立特色农林作物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的加工生产技术体系;加大农副产品加工技术标准制定力度,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质量控制技术标准体系;选择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技术装备研发与加工过程示范,加快实现原料基地化、技术装备现代化、资源利用综合化和加工产品优质化,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和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推广“五新”技术,提升农村科技水平。围绕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产品,优先推广“五新”技术,深入开展科技富民强县示范、城镇化与村镇建设科技示范、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示范、农村科技创业组织培育示范、现代农村信息化技术示范和成果转化载体建设示范,扎实推进基层科技进步提升行动,建设一批科技进步县(市、区),引导现代科技和农业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发展农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合作组织等创新创业主体,加强农村科技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和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农村科技创业与服务,支撑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