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三节 推动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
  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加快崛起的重要抓手,促进县域发挥各自优势,壮大经济实力,实现跨越发展,有条件的县市要加快向“全国百强县市”、“中部二十强县市”目标迈进。强化县城的中心聚集能力,完善市政功能,促进人口集聚,逐步形成一批规模适度、设施配套、经济发展、环境优美、各具特色的新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块状经济”,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创新融资手段,鼓励和引导各类资金加大对县域发展的投入。大力实施示范镇建设工程,充分发挥其对全省小城镇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扩大县、乡两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行政协调能力和城乡统筹实力。

  第四节 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保护和修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制定实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中央苏区振兴战略,支持中央苏区县连片开发。贯彻落实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实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攻坚工程,大幅度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对老少穷地区中央安排的公益性建设项目,逐步减少或取消市县两级配套资金。

第三章 有序推进城镇化


  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创新城镇化管理模式和体制机制,提高城镇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城镇健康发展。

  第一节 加快人口集聚
  积极稳妥推进全省户籍制度改革,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放宽大中小城市和城镇落户条件,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把有稳定劳动关系并在城镇居住一定年限的农民工及其家属逐步转为城镇居民,优先解决举家迁徙农民工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的落户问题,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探索相关政策和办法。对暂时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改善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坚持以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增加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再就业服务。多渠道多形式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第二节 提高承载能力
  完善城市功能和公共设施体系,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统筹规划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居民社区和中小学校,增强特色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坚持公交优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探索行政区划体制创新,有序拓展城镇框架,合理确定人口规模,把握开发节奏、时序和强度,综合治理城市病。

  第三节 加强城镇管理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坚持事、责、权、利相统一,推动城市管理重心向街道(镇)、社区下移,向新城区延伸,逐步完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体制。注重以人为本、节地节能、生态环保、安全实用、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强化规划约束力。推进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把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市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改造。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健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快速处置机制,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水平。加强城市交通建设和管理,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专栏7:城镇化重点工程百城供水工程:新建、扩建、改造取水、净水设施和输水管网,在中心城市和人口较多的县城建设应急备用水源工程。5年新增供水生产能力240万吨/日,扩建和改造供水管网3200公里。
  城镇电(光)缆下地工程:逐步将设区城市主干道电(光)缆全部移入地下,新建道路电(光)缆设施全部入地建设,美化市容市貌,改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品位。
  城市道路通达工程:重点建设设区市中心城区出城通道、新建和改造连接功能片区主干道路、打通断头道路,道路面积2500万平方米以上。实施公交优先战略,设立公交专用道,增设公交车站,提高公交出行比重,改善城市通勤能力。
  城市燃气工程:5年新增设市城市和县城供气能力180万立方米/日,扩建和改造管网2800公里。
  城镇排水管网工程:5年新建改建排水管网2100公里,新建雨水管网900公里。
  示范镇建设工程:重点推进进贤县李渡镇等26个示范镇和8个民族乡圩镇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数字城市建设工程:建成统一、权威、标准的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地理信息与城市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的互通互联与整合集成应用,为城市各部门提供在线地理信息服务。
  南昌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工程全长28.325公里,设地下车站23座;2号线工程全长23.3公里,设地下车站20座。
  城市防震减灾工程:开展对南昌、赣州、九江等大中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城市人民防空工程:5年新增地下人防工程550万平方米,重点抓好城市地下停车场、地下人行过街道建设,缓解大中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第五篇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发展保障能力坚持统筹布局、适度超前、安全环保、集约用地,加快推进以“两核两控”“两核两控”:“两核”指彭泽核电站、万安核电站;“两控”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第一章 建设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适应高速公路时代、高速铁路时代、高速航空时代的要求,以提高路网密度、提升线路等级为重点,推进陆、水、空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协调发展,构建安全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一节 提升公路网络功能
  加快高速公路网建设,实施新增2000公里高速公路工程和高速公路扩容扩建工程,构建以“三纵四横”“三纵四横”主骨架公路网:“三纵”指济广、福银、大广三条高速公路的江西段;“四横”指杭瑞、沪昆、泉南、厦蓉四条高速公路的江西段。为主骨架,五条环线、两条联络线、十八条地方加密线组成的高速公路网。实施4000公里国省道改造工程,国省道干线公路基本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完善提升“十纵十横”“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十纵”指婺源-广丰、浮梁-乐平-铅山、景德镇-鹰潭-瑞金-寻乌、鄱阳-抚州-瑞金、九江-南昌-吉安-赣州-龙南、虬津-南昌-抚州-资溪、武宁-高安-广昌、靖安-新余-永丰-安远、修水-宜春-永新、上栗-萍乡-永新-大余十条南北走向公路;“十横”指德兴-景德镇-九江-修水、德兴-南昌-铜鼓、玉山-上饶-鹰潭-南昌-宜春-湘东、南城-抚州-新余-湘东、黎川-乐安-吉安-莲花、广昌-永丰-吉安-井冈山、石城-兴国-井冈山、瑞金-赣州-大余、会昌-信丰、寻乌-全南十条东西走向公路。干线公路网,建立健全公路应急保障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城区主通道及出城通道、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组团快速通道、大运量地面公交系统建设。加强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并实施环鄱阳湖道路建设工程。在行政村实现通水泥(油)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水平,扩大覆盖面。到2015年,实现公路总里程突破18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5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形成省会到设区市4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6至8小时的快速通道。

  第二节 加快铁路网建设
  完善联港出海、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安全便捷的铁路通道网络。重点建设客运专线、城际铁路和重要站场,加快建设干线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支专线,形成对接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皖江经济带的快速通道,构建便捷、大能力出海通道,逐步完善“五纵五横”“五纵五横”铁路网:“五纵”指京九、咸宁-宜春(新余)-井冈山(吉安)-赣州、阜阳-景德镇-鹰潭-汕头、向莆、合福五条南北走向铁路的江西段;“五横”指沪昆、武汉-九江-南京、九江-景德镇-衢州、衡阳-井冈山-南城-武夷山、韶关-赣州-龙岩五条东西走向铁路的江西段。铁路网。到2015年,铁路营运里程超过5000公里,高速铁路超过2000公里,基本实现县县通铁路,形成省会到各设区市2小时、到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进京5小时的快速通道。

  第三节 增强航空综合功能
  逐步形成以南昌国际航空港为龙头的“一干七支”“一干七支”机场布局:“一干”指南昌昌北国际机场;“七支”指景德镇、九江、赣州、井冈山、宜春、上饶和赣东南七个支线机场。机场布局,建成宜春明月山机场和上饶三清山机场,扩建井冈山机场和赣州机场,改造九江马回岭机场,积极推进赣东南机场的前期工作。加快机场配套保障能力建设,探索建立航空应急救援、航空旅游、工农业生产等多元服务的通用航空作业体系。依托南昌昌北国际机场,建设航空产业园。

  第四节 提高港航通行能力
  实施长江干流九江段、鄱阳湖、赣江、信江500公里高等级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技术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建设九江、南昌港口枢纽及五河干流重要港口,完善重要港口疏港通道和其他配套设施,形成联系紧密、运行高效、通江达海的内河运输体系。到2015年,Ⅲ级以上航道达到790公里,高等级航道达标率74%,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60万标箱。推进赣粤运河前期研究,加快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进程。

  第五节 促进综合运输服务一体化
  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物“无缝化”对接,实现城际和城市公交运输方式一体化衔接,建设布局合理、内外畅通、功能完善、衔接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增强枢纽对客流、货流的吸纳能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加快大型厂矿企业、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联络线建设。积极推广应用先进装备技术,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水平。优化运输组织,创新服务方式,加强安全管理,保障运输安全。
  专栏8:交通建设重点工程铁路:建成杭长客专、合福客专、昌吉赣客专、武九客专、向莆铁路、九景衢铁路、鹰梅铁路、衡茶吉铁路、赣韶铁路、皖赣铁路新双线、六安至景德镇铁路、九江至池州城际铁路、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和赣龙铁路扩能改造等工程。开工建设赣州至深圳客专、合九客专、咸宁至宜春至井冈山铁路、宜丰至新余至吉安铁路、井冈山至赣州铁路、衡茶吉铁路东延工程等,做好岳阳至九江铁路前期规划研究工作。
  公路:建成南昌至德兴、永修至武宁、南昌至奉新、上饶至武夷山、瑞金至寻乌、隘岭至瑞金、赣州至崇义、吉安至莲花、龙南至赣粤界、九江长江公路大桥、良禾口(赣皖界)至桃墅岭、奉新至铜鼓、德兴至上饶、厦坪至睦村、寻乌至全南、抚州至吉安、广昌至船顶隘、九江绕城、都昌(经星子)至昌九高速、资溪(经金溪)至抚州、南昌南外环、莲花至萍乡、吉安绕城、兴国至赣县、万载至宜春、昌樟和昌九高速扩建等工程。水运:建成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赣江(南昌~湖口)Ⅱ级航道整治工程、赣江(石虎塘~神岗山)Ⅲ级航道整治工程、信江渠化航道整治工程;建设赣江永泰航电枢纽、信江八字嘴航运枢纽。九江港重点建设城西港区、湖口港区。南昌港重点建设国际集装箱码头扩能工程、龙头岗综合码头、樵舍港区、昌东港区。
  民航:建成宜春明月山机场(4C级)、上饶三清山机场(4C级)支线机场,扩建井冈山机场和赣州机场,改造九江马回岭机场,推进新建赣东南机场的前期工作,研究一批通用机场。
  重要枢纽:建设南昌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南昌、九江、赣州、吉安、宜春、新余国家级公路枢纽工程,建设南昌港口综合交通物流园,建设南昌、鹰潭、九江、赣州、景德镇和上饶等铁路枢纽工程。

第二章 增强能源支撑能力


  坚持适度超前、因地制宜、以电为主、多能互补,统筹利用省内外资源,增强能源供应能力,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

  第一节 优化发展传统能源
  推进常规火电“上大压小”工程,淘汰和改造低效率、高能耗、高排放的现役机组,建设一批高效环保机组,优化火电结构和布局。高效开发利用水电资源,促进小水电健康有序发展。加大省内煤炭资源勘查开采力度,鼓励省内企业到省外、境外勘察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储配煤基地和煤炭运输通道,有效保障煤炭供应。有计划、有重点建设热电联产和分布式能源。到2015年,全省统调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电力供应能力力争达到3000万千瓦。

  第二节 积极发展新能源
  加快推进核电建设,基本完成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一期工程,配套建设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积极开展万安核电站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后期开工建设。大力发展风电,重点开发鄱阳湖区域风能资源,积极发掘九岭山、武功山等高山风电场潜力。适度发展太阳能发电,多元化利用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农村能源,积极开发地热能。到2015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250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到8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5万千瓦。

  第三节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
  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完善500千伏电网主网架,扩大220千伏电网覆盖面,推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加快与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配套的1000公里省天然气管道建设,建成辐射设区市中心城区的城际输气管道及沿线县城供气管道,配套建设天然气储备设施、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提高成品油管道运输能力,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工程及配套设施。到2015年,建成覆盖全省的以特高压及500千伏电网为主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城市天然气管网覆盖率达到60%,力争实现设区市中心城区成品油管道全覆盖。

  专栏9:能源建设重大工程火电:建成景德镇电厂1×60万千瓦级机组、九江电厂四期1×60万千瓦级机组、贵溪电厂三期1×60万千瓦级机组、安源电厂2×60万千瓦级机组等一批上大压小火电项目,力争新开工常规火电600万千瓦。
  核电:建设彭泽帽子山核电站一期工程2×125万千瓦机组,力争开工万安烟家山核电站一期工程2×125万千瓦机组。
  水电:建成峡江水电站4×9万千瓦机组、洪屏抽水蓄能电站4×30万千瓦机组、石虎塘水电6×2万千瓦机组和井冈山水电13.8万千瓦机组等水电项目。
  电网:建成上高锦江等500千伏变电站7座,扩建梦山等500千伏变电站4座;建成井冈山茨坪等220千伏变电站62座、开关站2座;扩建王舍等220千伏变电站25座。
  石油管道:建设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江西支线,樟树-抚州-鹰潭-上饶和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
  分布式电站和热电联产项目:建设九江城东港区等一批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建设新干、樟树盐化工基地及南昌和上饶等一批热电联产机组。
  天然气管道:建设省天然气管网一期工程支线项目和省天然气管网二期工程,建成辐射所有设区市中心城区的省内城际输气管道及沿线县城供气管道,配套建设天然气储备设施及压缩天然气(CNG)加气母站。
  新能源:建成老爷庙4.95万千瓦机组以及皂湖、吉山、蒋公岭和九岭山等一批环鄱阳湖区域和高山风场,建设一批绿色能源示范县。
  煤炭:开工建设新余市花鼓山矿区梅山南西井、萍乡矿区白源北井、莲花矿区小江井、丰城矿区泉港-南神岭井。建设九江、南昌、萍乡储配煤基地。

第三章 强化水利安全保障


  统筹兼顾防洪与抗旱、生产与生活、开发与保护、当前与长远,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加快构建调控有力、配置合理的现代化水利保障体系,确保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

  第一节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
  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不断提高调蓄洪水能力,力争开工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新建浯溪口等一批大中型水库。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提高鄱阳湖和“五河”主要圩堤防洪能力,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和江河主要支流重要河段治理,实施万亩以上堤防达标工程。加强城镇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提高设防中心城镇防洪能力。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实施五河尾闾疏浚、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抗旱水源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快大中型排涝泵站建设和改造。加强防洪抗旱非工程措施建设,建立洪水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水文测站建设,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洪水预警预报系统,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地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

  第二节 优化水资源配置
  逐步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和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安全。加强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时空调控能力,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中心城市应急水源和缺水地区中型水库水源工程,开工建设新余白梅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重点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显著提高雨水、洪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开展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到2015年,新增总供水能力约35亿立方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