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物联网、云计算、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等前沿技术,已成为各国政界、学界以及业界关注的热点,而“智慧地球”、“智慧国家”、“智慧城市”也纷纷被发达国家政府提上了议事日程。国内各省市也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力度,力图抢占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面对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应用日益普及,以信息化促进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为任重道远,信息化发展机遇千载难逢。同时,广大社会公众需要更加便捷、更加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的信息公开,更加高效的城市管理,对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方面的信息化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级政府及部门需要通过继续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业务流程,打造高效、透明、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十一五”期间,我市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就,但面对国内外新形势,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信息化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融合程度不深,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和信息整合需继续加强。
2.大型企业信息集成与共享水平不高,离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要求仍有差距。中小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信息技术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
3.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建设不平衡,公益性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大,商务信息资源市场专业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在重大民生领域还需进一步深化信息化应用。城乡间、区域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4.信息化保障体系、政策法制保障环境还须进一步完善,建设资金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通过构建“智慧江门”,把信息化作为促进我市实现“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幸福侨乡”的战略举措。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重点,以推动信息技术应用、扩大信息消费为手段,以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切实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为建设“幸福江门”,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和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大财政和政策扶持力度,以市场为主导创建公平竞争、互相促进、互惠互利的市场机制,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以政府资源整合带动社会资源整合,形成信息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2.统筹规划,协调发展。既要加大统筹规划的力度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避免重复建设,又要积极开发应用信息资源,实现基础设施建设与信息开发相互促进,相互适应,协调发展。
3.面向应用,自主创新。坚持应用需求和技术驱动相结合,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特色鲜明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加速创新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推进信息技术自主创新,深化应用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4.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全面推进信息化,加快培育信息产业;要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按照“轻重缓急”及“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力争在具有优势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5.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原则,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效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促进产业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政府管理和服务能力、经济发展质量和民生保障水平的全面提高。
6.着眼发展,保障安全。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两手抓,发展与安全并重。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全面网络化、高度信息化的“智慧江门”框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整体水平力争全省乃至全国领先,政务信息化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成效显著,为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促和谐提供支撑;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推广和集成应用;全市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全市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市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