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加强城乡便民商业设施规划建设。在城市,支持汽车穿梭餐厅、品牌旗舰店、折扣店等新兴业态和项目建设;推进社区连锁提档升级;升级改造10处农贸市场,标准化农贸市场由65%提高到70%以上;全面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建成2处分拣中心,整合配置200处标准化回收点。在五市和城阳区,加快“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点布局,新建和改造农家店600处,累计达到6200处,覆盖75%以上行政村;在五市实施商业设施建设“五个一工程”,培育中心商圈、商业特色街、综合批发市场、示范商业社区、餐饮名店各1个;选择10个重点乡镇,建设商业中心和特色专业市场。
三、围绕服务保障民生,构建完善“菜篮子”市场保障体系
8、完善“菜篮子”市场调控保障机制。按照市区7天消费需求建立总规模2.25万吨的“菜篮子”商品政府储备,引导大型批发市场、骨干流通企业保持2-3天的商业库存规模,提高储备调控能力。巩固加强与河北省、海南省、潍坊市等主产区的产销对接,调整扩大市控蔬菜、生猪生产基地规模,提高“菜篮子”自给能力。积极发展农超对接、农农对接等新型流通模式,“农超对接”集中配送交易额增加10%,超过4.2亿元。
9、完善“菜篮子”质量管理机制。全力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在市区275个产销单位建成并试运行。大力推广“入市备案、集中查验、厂场挂钩、品牌连锁”肉品流通管理模式,市区50个批零市场全面实现“场厂挂钩”,12个区市全面实行肉品入市备案管理,全市“放心肉”专卖店达到900处以上。调整完善“菜篮子”三级监测网络,严格“逢进必检、问题退市”制度,全年抽检蔬菜60万批次,猪肉5万批次。深入开展蔬菜、畜禽屠宰、肉品流通等专项整治活动,强化与主产区的联席会议、产地通报、市场禁入等机制,保持对制售病害猪肉、生猪注水和农残超标蔬菜等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严打态势。
10、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和应急调控机制。依托城乡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生活必需品、消耗品市场供求的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报,建立覆盖国内主产区、主要集散地、骨干流通企业的生活必需品货源数据库。进一步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市场调控保障能力。
四、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设,构建商务管理体系
11、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建设。积极落实推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试点,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理顺完善行政执法体制,组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立完善执法硬件保障和有关配套制度,争取年内将行政执法和12312框架搭建起来。支持各区市进行行政执法工作整合,对商务执法人员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在全市逐步形成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