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内容与要求: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结合42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和9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加快建设一批改造提升制造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重点依托146家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智能、节能、绿色、低碳、健康等发展要求,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突破一批共性、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确保全省专利授权量达到12.6万件,比上年增长10%;其中发明专利达到6600件,比上年增长15%,为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加快青山湖等全省各地的科技创新基地规划建设,扶持和引进重点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以企业为主体,进一步拓展国内外科技合作的渠道和方式,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尤其是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启动第三批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育形成我省创新型企业梯队,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和流转,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力争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9%左右。
责任人:毛光烈
协调人:孟 刚
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科协
24.加快构建“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
内容与要求:深入推进港航强省建设,按照“一个交易中心、两个服务平台、多个交易区、一批储运配送基地”的总体思路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实现全省港口整合发展和长三角区域港口错位发展,促进临港产业的转型发展。,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金融办
25.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内容与要求:编制实施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以轨道交通和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推动杭甬、杭宁、金温扩能、杭长、杭州东站等在建铁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九线一站”等铁路新项目工作,积极建设一批公路、航道和机场项目。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交通集团、省铁路集团、杭州萧山机场公司
26.积极推进商品市场提升发展
内容与要求:通过商品市场与特色产业的紧密联动,以产业转型带动市场的转型发展,以市场提升发展促进产业的提升和产品的升级;引导传统市场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在传统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和培育市场综合性功能,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大平台;率先推进与老百姓关系最直接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提高为“菜篮子”服务的能力。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工商局
27.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
内容与要求:以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为重点,加强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提高标准话语权,提高浙江产品市场价格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浙江制造”美誉度;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强化质量基础,狠抓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等四大实体质量建设,提升发展水平和生活品质。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质监局、省发改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厅
28.大力培育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
内容与要求:围绕浙江旅游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区域布局,加快推进旅游重大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国际旅游目的地、国内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目的地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推进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推进全省旅游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舟山海洋旅游综合改革,努力推进县级旅游综合改革,积极推进旅游度假区改革创新;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消费环境,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29.创新推动“山海协作”工程
内容与要求: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着力增强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深化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力转移、社会事业、群众增收、开放兴区五大领域合作,促进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开放发展、合作发展、绿色发展、特色发展的新路子。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经合办
30.加强区域合作交流,大力实施“浙商回归”工程
内容与要求:深化国内合作与交流,认真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联手推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中西部、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沿海主要省市的合作与交流;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加大对四川和三峡库区等对口地区的帮扶力度;关心支持省外浙商的发展,鼓励浙商回归创业,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互动发展。
责任人:王建满
协调人:谢济建
责任单位:省经合办
31.全面提速提质提效,加快推进温州转型发展
内容与要求:按照“优化环境、强化投入、统筹城乡、保障民生”的要求,以构建产业发展、创新服务、金融服务平台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为保障,着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三大产业融合发展;以推进空间拓展、重大交通项目、城市功能区等建设工程为抓手,着力强化政府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和城市能级;以“三分三改”为核心,以中心镇建设为平台,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人点,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全民社保、教育优先、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为重点,着力推进社会建设,全面改善民生;以推进“六城联创”为载体,着力加强文化和生态建设,改善发展环境;以深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营造体制机制新优势;以确保“平安夺鼎”为目标,大力推进法治建设,着力加强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和党的建设,为推进转型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责任人:陈德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