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质灾害类型预测
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多年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资料以及我市6县(市、区)《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报告》等资料综合分析预测,今年我市地质灾害类型在西北部龙门山区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地裂缝和地面沉陷,在中东部龙泉山区和丘陵区主要为滑坡、崩塌以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主要以小~中型为主,特别是山区狭谷地段,地形切割强烈断裂褶皱发育,受采矿、修路、渠道开挖、削坡以及房屋建设等特别是“5.12”强震和“8.13”特大暴雨的影响,地表松散破碎,雨季易产生小~中型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和零星的崩落、滚石等地质灾害。西北部龙门山区和沿山区的部份地段,在盛夏的强降雨和持续降雨以及强余震期间,极可能诱发部份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
(三)灾害发生时间预测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是降雨和地震。根据市气象局提供资料和多年的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资料和“5.12”震后地质灾害巡查、排查资料分析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雨季,尤其集中在7-8月盛夏期的区域性强降雨和强余震期间,在龙门山区和龙泉山低山深丘区可能产生部分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和大量的小~中型地质灾害。
(四)“5.12”特大地震和“8.13”特大暴雨次生地质灾害及其影响
汶川“5.12”特大地震进一步加剧了我市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在邻近地震带的西北部龙门山区,地震时“山崩地裂”,不仅诱发了大量原有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还次生了大量新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隐患,在2010年“8.13”和“8.19”的大暴雨期间产生了多处大型~特大型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在离地震带较远的东部龙泉山区和丘陵区,地震不仅使许多原有的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和隐患不同程度加剧,还次生了部份新的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和隐患。因此,我市2011年地质灾害和隐患的分布和数量较地震前明显增多,使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加严峻。
五、地质灾害防御重点及防灾措施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强度和影响方式。暴雨、连续降雨和地震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市域西北部龙门山区的中东部和北部中高山区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龙门山区西北部中高山区和西南部低山区及龙泉山低山深丘区是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根据上述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和“5.12”震后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各项工程建设的危害程度,我市地质灾害防御重点区为:
1.石亭江、绵远河山区干、支流河谷、公路沿线和沿山区的乡镇、工矿企业、乡村居民集中安置区、矿山开采区和风景旅游区。该区大多地形较陡峻,地质构造作用强烈,矿山开采和水电、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频繁,大量的岩体采空、开挖削坡和废渣弃土堆积,部份地段地表严重松散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发育。“5.12”强震诱发产生的大量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隐患大量分布,地表严重变形和松散破碎。且该区历来是多雨带和暴雨集中区,暴雨山洪的冲刷侵蚀作用和溶雪的渗透侵蚀作用强烈,易诱发和产生崩塌、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具有灾害类型多、规模大、点多面广、活动频繁、防治困难等特点,严重危害矿业生产、农林业生产、交通建设和职工、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要特别重视预防龙门山区中东部和北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汛期暴雨期间可能再次产生大型~特大型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