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发生地质灾害和隐患的防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特别是“5.12”地震诱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隐蔽性和突发性强,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汛前检查、排查和汛期巡查工作,提高应急调查和防治能力。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和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机制,将新发生地质灾害及时纳入掌控范围,认真总结“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的成功避险经验,加强群测群防工作,进一步强化监测责任和预警避险措施,坚决避免由于监测和防治措施不到位而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需进一步强化国土资源、水利、建设、交通、气象、安监等部门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联动机制。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信息畅通、各司其责、互相支援、协同配合、不互相推诿,群策群力共同搞好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3.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不足
据我市6个县(市、区)《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报告》中规划:2008-2011年全市共建立群测群防工程115处,避险搬迁工程249处计911户3196人,治理工程163处,排危除险工程91处,综合治理工程187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其中除省厅统一安排拨款的119项(经全面评估转入工程治理68项)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工程进展较顺利外,各县(市、区)已陆续开展的中、小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度比较缓慢。原因主要是经费不足。因此,应加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强化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投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保证防治目标的全面实施完成。
4.加强治理工程各环节的卸接工作
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各环节的卸接工作,提高相关部门的办事工作效率,加快各项治理工程的进度,尽快发挥治理工程的效益。
四、2011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预测依据
地质环境条件是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的基础,人类工程活动是在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以不同方式和在不同程度上加剧、诱发和产生地质灾害。市域西北部龙门山区和中东部龙泉山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差,矿山开采等工程活动影响强度大,“5.12”地震和“8.13”特大暴雨诱发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且降雨充沛强度大,根据多年的地质灾害调查统计资料和我市6县(市、区)《汶川地震灾区震后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与区划报告》及2010全市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综合分析预测,2011年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仍主要集中在上述地区。
诱发地质灾害的主控因素是暴雨和地震。据德阳市气象局提供资料:2011年气候趋势属基本正常年景,年平均气温较常年略偏高,年总降水量德阳、罗江正常略偏多,其余地方略偏少,绵竹、什邡降水量820-920mm,中江、广汉650~750mm。汛期总降水量正常至略偏少,绵竹、什邡660~820mm,其余地方600~700mm。盛夏期间,有2~3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盛夏期局部地区有1~2次一般性洪涝发生。同时,“5.12”地震以来,龙门山区仍不时有中强余震发生,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大量分布,部份地段地表严重松散破碎,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根据上述资料分析预测,德阳市今年地质灾害为中等偏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