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二○一一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的通知


  2010年,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市域西北部的龙门山区、沿山区和龙泉山低山深丘地质灾害高易发和中易发区,尤其是龙门山区中东部和北部泥石流地质灾害极为严重;地质灾害类型在西北部龙门山区主要为泥石流、崩塌和滑坡,在市域中东部龙泉山低山深丘及广大浅、中丘陵区以滑坡和崩塌为主;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仍主要集中在汛期,特别是7-9月的“8.13”和“8.19”强降雨和持续降雨期间,约占全市地质灾害发生总数的80%以上。

三、2010年防御预案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预案”落实情况

  1.加强领导,健全防灾机制

  2010年是“5.12”地震后的第二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市政府先后两次下发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对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到地质灾害现场检查和指导工作。3月初,市国土资源局会同各县(市、区)局相关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在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地段进行汛前检查、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德阳市2010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各县(市、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和矿山企业也在汛前检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本地区、本单位的2010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德阳市建立了由市政府领导和市级有关部门参加的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联系会议制度,负责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形成了以国土资源、水利、建设、交通、气象、安监等部门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体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各级防灾体系和监测防治工作机制,保证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以吴智勇局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分管副局长张进祥为指挥长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负责我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在“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抢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

  一是根据市和各县(市、区)2010年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对全市排查出的515处地质灾害和隐患点建立了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对全市200多个重点地质灾害和隐患点逐点建立了防灾预案,发放防灾工作明白卡200多份和避险明白卡600多份。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组(社)五级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网络。二是强化预警机制,落实各级汛期值班制度。每次出现重要气象信息及时通过电话、传真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发送到各县(市、区)、乡(镇)、村和监测人手中,迅速采取有效防御措施。在全年汛期开展预警预报的150天中,有预警信息40天,共向各县(市、区)发送信息30多次和手机短信200多条,作到预警信息畅通,防御措施及时到位。三是加强培训和宣传工作。全市先后在各县(市、区)开办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班,主要培训乡(镇)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和有关乡(镇)干部及矿山企业主管人员。发放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小册子2000多本、宣传单1500多张、宣传画500套、光盘200张。四是健全市、县(市、区)、乡(镇)、村、组五级上下联动和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防灾体系,全市在地质灾害点上共安装省厅下拨的滑坡预警伸缩仪40余套和裂缝报警器500套,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充分依靠当地群众群测群防。在2010年的7月13日罗江县白马关镇万佛村14组猫儿顶滑坡、8月18日中江县石泉乡下街滑坡、什邡市蓥华镇瓦窑村9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险情时,均由于当地群众监测到位及时预警,国土资源部门和当地政府及时采取防灾和避险措施,使当地1000多居民及时安全转移避险。特别是“8.13”特大暴雨引发的绵竹市清平乡文家沟等特大型山洪泥石流灾害,由于气象预报及时,信息畅通,监测人员认真负责及时预警,当地政府措施果断,紧急转移5000余人,最大限度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