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三)改革措施
  1.改革主要内容
  (1)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形成共建共享办学的创新体制
  在德阳市与省经信委共建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共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所积累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省市共建办学体制、与区域内不隶属德阳的高职院校主管部门签订共建协议,实施“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组建由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为成员单位的行业联合会和职业教育联合会,政府建立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地方经济建设、新产业发展和产业调整需要,加大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招生考试等方面制度改革力度;通过与企业共建“校中厂、厂中校”,整合企业先进设备资源,建设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试点建立高等职业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建立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共同分担高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成本的新体制,实现学校与行业和地方紧密结合,形成共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办学合力。
  (2)政府主导,行业引领,形成校企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
  德阳市政府和高职院校主管部门,将高职教育纳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规划,并将高职院校作为产业发展联合会成员单位,成立职教联合会,将行业企业纳入其中,政府、行业企业一起研究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同时,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教学和科研团队等,形成良性互动的组织框架。通过政府主导,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行业引领,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职业要求对接;企业参与,实现教学内容更新与企业技术进步对接。通过“三个对接”,建立起“快速反应、同步跟进、动态调整”的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创新机制。
  主要任务:一是强化订单式培养,面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于企业新的技术项目建设对人才新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试办新专业,确保项目建成,人才到位。二是共建 “校中厂”、“厂中校”式的实训基地,通过“校中厂”,把企业引入校园、产品引入实训、工程师引入课堂;通过“厂中校”,教师进入车间、学生进入工段、教学进入现场。通过“三引、三进”和顶岗实习,将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三是共享人才资源,强势整合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各类研究人员、技术人员、骨干“双师型”教师、操作能手,从而在教学改革、科研、企业生产、技术改造和革新中形成合力。
  (3)系统设计,中、高职衔接,形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要求从业人员既要有过硬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再学习能力。为此,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对中、高职人才培养过程进行整体设计、统筹安排、模块分配、分段实施,建立培养目标衔接、专业设置衔接、教学内容衔接、招生就业衔接、学制学分衔接的中、高职“台阶式”综合衔接体系,与中职学校、行业企业共同搭建技能人才培养培训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有技能、创业有本领、继续学习有机会、终身发展有基础”。
  主要任务:一是深化订单培养、工学结合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并结合教育规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课程体系;二是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三是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四是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深化中外合作。联合德国工商协会和东方汽轮机、中国二重等重装企业,与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中外联合,校企合作,创新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4)机制创新,主动服务,形成技术培训和服务的创新体系
  通过省市共建,地方政府将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文化体育项目与高职院校实施共建共享,高职院校通过开放办学,主动服务社会,使之成为区域文化中心;行业主管部门将技术服务中心、科研机构、技术培训中心设在高职院校、共建实训基地等,并在技改专项中给予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利用技术和人才优势,开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推广、技术服务和培训,使之成为行业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服务和培训基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