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3.加快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根据地震应急救援与避难的需要,合理确定应急疏散通道和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根据实际需要,充分利用消防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壮大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我市境内发生破坏性地震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能到达现场,并展开地震应急工作。
  四、“十二五”规划重要项目建设
  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共计69个,计划总投入38731万元,其中监测预报体系建设18个项目,需投入2311万元;震害防御体系建设26个项目,需投入14415万元;地震应急和紧急救援体系建设25个项目,需投入22005万元。在这些项目中,德阳市本级11个项目,计划投入3410万元(其中省级投入140万元,市级投入3270万元);什邡12个项目,计划投入5716万元;绵竹9个项目,计划投入1210万元;旌阳8个项目,计划投入5450万元;罗江10个项目,计划投入2305万元;广汉12个项目,计划投入1640万元;中江7个项目,计划投入19000万元。
  为了实现德阳市“两个提高,一个加快”的防震减灾目标任务,市本级将在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体系建设上主要实施十一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410万元。
  (一)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共计580万元)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市地震监测能力,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当地在空白区增加地震监测网点密度,形成省、市、县为一体的监测预报网络体系。
  1.重建清平地震监测台(投入180万元)
  绵竹市清平地震监测台,属德阳市防震减灾局直属地震台,地处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是中强地震多发地带,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条件较好,对地震异常信息反映敏感,“5.12”汶川大地震该监测台仪器设备全部震毁,2010年8月13日泥石流使清平地震监测台全被泥石流淹没,已不能恢复。为了使地震监测没有空区,并充分利用好清平这一有利监测条件和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八条和第二十三条规定,计划在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重选地址,重建清平地震监测台,新上地震数字化前兆观测仪,需投入经费180万元。
  2.新建德阳市天元地震监测台(投入300万元)
  为了弥补市区内无地震监测手段的空白,有利于开展城市地下水位、水温、水化监测和活断层研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八条和第三十条规定,计划在旌阳区天元开发区德阳市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内建立地震台,需投入经费300万元。
  3.建立流动地震监测台(投入100万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二条规定,为了对发生地震灾害的区域加强地震监测,根据震情的发展变化,及时对地震活动趋势作出分析、判定,为余震防范工作提供依据,应在地震现场实施加密观测,建立流动地震监测台,需投入经费100万元。
  (二)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共计550万元)
  1.开展抗震性能普查(投入100万元)
  抗震性能普查是掌握我市已有房屋建筑抗震性能和安全状况,为抗震加固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的基础性工作。同时,抗震性能普查也是地震灾害预测的基础工作,可以为政府进行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情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对地震预防和救灾有着重要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九条,对已经建成的重大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进行抗震性能普查,重点普查建设工程的基本概况、建设年代、工程现状、结构类型、设防标准等。对查找出抗震性能差的建筑,根据普查鉴定结果,提出抗震加固的意见。普查范围:德阳市城区和高新开发区的政权设施、重要的公共场所、学校、医院以及生命线工程和严重次生灾害工程等所有已建工程,进行一次性普查,开展此项工作,总投入100万元。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