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德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德阳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1.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包括汶川灾后重建对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投入的项目和经费,与其他同级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与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更大,远远不能满足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2.地震监测点密度不够,存在监测盲区。一是清平地震监测台因遭受汶川地震和泥石流两次灾害破坏,致使龙门山断裂带现无监测站,不能监测地震活动;二是按照地震台网布局要求,城区应建地震监测台,但目前存在无地震监测台,不能监测城区地下活动情况;三是汶川地震发生后余震频发,由于没有建立地震流动监测台,必须请求国家和省地震部门支援的流动台来监测余震序列;四是目前我市的地震观测范围还局限于地表监测,如空间对地监测、井下监测、地球深部探测、重力监测等方面还处于空白。
  3.依靠科学防御地震灾害能力不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不强。一是城市建设工程防御能力偏低。汶川地震后,我市城市抗震设防要求由原来的6度区提高为7度区,目前市区规划总面积108平方公里未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造成不能直接为城市建设抗震分类设防服务。二是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阵地建设滞后,不能有效的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存在防震减灾避险知识普及率低,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不高。
  4.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应急演练未实现常态化。一是全市未制定应急避难场所总体规划,已建设的应急避难场所未执行国家标准,存在无标志,无供电、供水等设施;二是应急救援装备落后,不能有效开展地震灾害救援工作;三是开展单项演练和综合演练尚未实现制度化。
  二、编制防震减灾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地震灾害管理机制,依靠科技、法制和全社会的力量,不断提高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提供可靠的保障。为尽快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新局面,要努力实现三大战略要求:必须突出重点,全面防御;必须健全体系,强化管理;必须社会参与,共同抵御。
  (二)基本原则
  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应当以人为本,并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全面预防,使防震减灾事业能够协调、创新、可持续发展,以震情和震害预防结果为依据,并充分考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需要。
  三、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
  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逐步实现有重点的全面防御,实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形成全社会共同抗御地震灾害的局面。经过5年的努力,到2015年,建成德阳区域地震台网和台网中心,建设较为完善的地震烈度速报网络,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和灾后应急救助体系,城乡建筑、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能抗御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二)主要任务
  “十二五”期间,德阳市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实施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建设项目为载体,实现“两个提高,一个加快”的目标任务。
  1.提高地震监测能力。各县(市、区)均要建立地震监测台网,增加地震监测台网密度,做好流动观测的准备,改善地监测环境和监测条件,使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级;健全群测群防体系,推广群测群防工作方式,解决群测群防经费,形成多学科、多途径的综合观测系统,推动地震短期和临震预测能力提高。
  2.提高震害防御能力。对已经建成的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进行抗震设防普查,对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制定地震小区划图,全面开展城市地震小区划工作,为我市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抗震设防依据;对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进行指导、协助、督促;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社区的建设,建立地震专业信息网络和宣传教育网络,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法律意识。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